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护理全攻略,家长必知!
2024-05-08 17:15:57
作者:李金霞
作者单位:来宾市武宣县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对于许多初为人父母的家长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而又令人担忧的名词。然而,作为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了解其相关知识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带领家长们走进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世界,详细介绍其定义、症状、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患病宝宝,促进其早日康复。

一、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定义与症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简单来说,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导致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黄染现象的一种疾病。胆红素是红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正常情况下,它会被肝脏代谢并排出体外。但在某些情况下,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或者存在其他影响胆红素代谢的因素,就会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引发高疸红素血症。

那么,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有哪些症状呢?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皮肤和巩膜的黄染。家长可以观察到宝宝的皮肤颜色偏黄,特别是脸部和躯干部位;巩膜(即白眼珠)也会出现黄染现象。此外,患儿还可能伴有尿液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淡等症状。在病情较严重的情况下,患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嗜睡甚至抽搐等症状。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二、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方法主要包括光疗、药物治疗和换血疗法。光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蓝光或绿光照射患儿的皮肤,使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转化为水溶性物质,进而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光疗通常需要在医院进行,全程由医护人员进行照护。

药物治疗也是治疗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重要手段。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情开具促进胆红素代谢的药物,帮助患儿降低胆红素水平。护士需严格按照医嘱给患儿服药,并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反映。

在病情严重或光疗、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采用换血疗法。换血疗法是通过输入新鲜血液来置换患儿体内含有高浓度胆红素的血液,从而达到降低胆红素水平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风险较高,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护理要点

在治疗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过程中,家长的护理作用不可忽视。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护理要点:

1. 密切观察病情:家长应时刻关注患儿的皮肤黄染情况,注意尿液和大便的颜色变化。同时,要留意患儿的精神状态、食欲等方面是否有异常。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加重,应及时向医生反映。

2. 保持患儿安静舒适:高疸红素血症的患儿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家长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患儿处于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要注意患儿的保暖,避免受凉。

3. 合理喂养:对于新生儿来说,合理的喂养对于病情的恢复至关重要。家长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患儿的喂养时间和食量,确保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对于母乳喂养的患儿,母亲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提高乳汁的质量。

4. 皮肤护理:由于高疸红素血症患儿的皮肤较为敏感,家长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洗澡时要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护用品,避免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护肤品。同时,要勤换尿布,防止尿布疹等皮肤问题的发生。

5. 心理支持:面对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这一疾病,家长往往会产生焦虑、担忧等情绪。然而,这些负面情绪并不利于患儿的恢复。因此,家长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患儿。

四、预防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措施

1. 孕期保健:孕妇在孕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熬夜等。同时,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胎儿健康的因素。

2. 早期识别与处理:新生儿出生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其黄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病情恶化。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早产、低体重等,更应加强监测和护理。

3. 合理用药:在新生儿期,家长应避免给患儿使用不必要的药物,尤其是可能影响胆红素代谢的药物。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严格遵守用药剂量和时长。

五、结语

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只要家长掌握了正确的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就能有效减轻患儿的病情,促进其早日康复。希望本文能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信息,让我们一起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努力!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