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急性中毒患者:如何进行中毒处理和解毒?
2024-05-24 10:51:40
作者:韦椰 
作者单位: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性中毒,作为一种突发且严重的医疗状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食物、药物、化学物质等,面对急性中毒患者,及时的中毒处理和解毒措施对于挽救生命、减轻伤害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向公众科普急性中毒的处理和解毒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或救助他人。

急性中毒是什么?

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或摄入有毒物质后,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有毒物质可能通过食物、药物、化学物质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器官损伤。急性中毒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或摄入有毒物质的种类、剂量、途径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

了解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

1.在发现急性中毒患者后,首先要立即中断毒物与患者的接触。对于口服中毒患者,应尽快将毒物从口中清除,如漱口、催吐等。对于吸入性中毒患者,应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皮肤接触中毒患者,应迅速脱去污染衣物,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皮肤和毛发。

2.在中断毒物接触后,应尽快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物。对于口服中毒患者,可根据情况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催吐适用于意识清醒且能配合的患者,但对于昏迷、抽搐、惊厥或摄入腐蚀性物质的患者禁用。洗胃是清除胃肠道内毒物的重要方法,应在中毒后尽早进行,对于皮肤接触中毒患者,应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和毛发。              

3.急性中毒患者常因毒物刺激导致呼吸道痉挛或分泌物增多,影响呼吸。因此,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吸氧、吸痰等措施。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4.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体温等。对于出现呼吸衰竭、心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低体温导致的并发症。

5.在完成上述急救措施后,应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在转运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安静、避免颠簸,并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急性中毒的解毒方法

1.针对某些特定的中毒物质,存在特效解毒药。例如,有机磷中毒可用解磷定及阿托品;麻醉剂中毒可用纳洛酮;亚硝酸盐中毒可用亚甲蓝(美蓝);重金属中毒如砷、汞、金、铜、铬、钨等可用硫代硫酸钠等。在使用特效解毒药时,应根据患者的中毒类型、剂量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在对急性中毒患者进行解毒治疗的同时,还需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例如,对于脱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应给予补液治疗;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给予吸氧或机械通气治疗;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等。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可以保护和恢复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3.除了使用特效解毒药和对症支持治疗外,还需采取措施清除患者体内的残留毒物。这包括使用利尿剂促进毒物从肾脏排出;使用活性炭吸附毒物从肠道排出;对于某些特定物质如铅中毒可采用螯合剂如依地酸钙钠进行治疗等。通过清除体内残留毒物可以减轻中毒症状并加速康复过程。

探讨预防急性中毒的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急性中毒的认识和警惕性,了解常见中毒物质的种类、危害和预防措施,特别是对于儿童、青少年等易感人群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避免误食、误用有毒物质。

2.妥善保管有毒物质:家庭、学校、企业等场所应妥善保管有毒物质,避免随意存放和接触。对于有毒物质的储存和使用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和规定,确保安全使用。

3.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强对有毒物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有毒物质的行为。同时加强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应对急性中毒事件的能力。

急性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状况,需要及时有效的中毒处理和解毒措施,来挽救生命减轻伤害,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妥善保管有毒物质以及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等措施,可以预防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并降低其危害程度。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