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CT检查知多少 看完再做没烦恼
2024-05-24 10:59:44
作者: 周坤生 
作者单位: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医学影像科

C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的影像技术,通过X射线与电脑后处理相结合,提供身体内部结构的详细横断面图像。这种技术能够帮助医生进行精确诊断,从而显著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明显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正确率。尽管如此,许多患者在接受CT检查前仍有诸多疑虑。接下来大家一起了解一下CT检查的原理、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吧!

一、CT检查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通过特定层面的X线束由探测器接收转变为可见光,由光电转换器变为电信号,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检查设备的核心是一个围绕患者转动的X射线发射器与一个接收射线的探测器。在检查过程中,X射线发射器围绕患者的身体旋转,穿透体内组织,被对面的探测器捕捉。这些数据随后被送往电脑进行高速处理,生成体内结构的横断面图像。骨骼、肌肉和血管等不同密度的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不同,形成不同的吸收系数,因此在成像中表现为不同的灰度黑白图像,从而使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人体各种结构的差异。

二、检查的种类和适应证

根据不同的诊断需求,CT检查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常规CT、增强CT(使用对比剂)和功能性CT(如灌注CT)。常规CT适用于初步诊断并评估肺部疾病、脑部疾病和骨折等各种疾病。增强CT则通过注射对比剂,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使得血管、肿瘤等组织的影像更加清晰。功能性CT主要用于评估器官的功能状态,例如脑血流灌注CT可以用于评估脑部血流情况。

三、检查前要做哪些准备?

接受CT检查前,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做好相应的准备。患者在检查前应去除检查部位的金属物品,避免出现伪影。大部分部位检查无需特殊准备,但在进行腹部CT扫描前,需要禁食4~6小时以减少肠胃中的气体影响图像质量。患者在检查当天早上应避免食用固体食物,可以喝水或吃少量流食。此外,通常不建议孕妇进行CT检查,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认为有进行CT检查的必要。

在使用对比剂进行CT增强检查时,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尤其是对碘过敏的情况。对于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患者与重症甲状腺疾患(甲亢),应禁止CT增强检查。针对糖尿病、多发骨髓瘤等患者,应谨慎使用对比剂。假如患者日常服用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双胍类药物,应在检查前、后48小时内停止使用。

四、检查过程

在进行CT检查时,患者通常需要躺在一个移动的检查台上,检查台会缓慢地移动,患者的相应部位进入CT机的扫描环中。整个过程中,医技人员会通过对讲机与患者保持沟通,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对于害怕狭小空间的患者,可事先与医生沟通,寻求适当的缓解措施。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摆位保持体位不动,胸腹盆腔部位保持屏气,以免产生移动呼吸伪影,造成不必要的辐射。

五、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完成CT检查后,医生会根据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并在后续的诊疗中详细讨论这些结果的意义,针对检查发现的异常现象,患者需要进一步进行治疗。如果使用了对比剂,患者通常需要在医院留观30分钟,医务人员会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等不良现象。患者离开医院后身体出现不适,应当快速前往医院就医。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应在检查后24小时内大量喝水,加快造影剂排出。

六、对比其他诊断技术的优势

与其他诊断技术相比,CT检查的主要优势是方便快捷、迅速安全和图像分辨率高。在进行CT检查时,患者静卧不动就能完成检查,检查过程更为方便安全。CT图像空间分辨率高于普通X线,同时CT密度值能直观反映不同组织的密度差别,因此CT检查能在保障结果精确度的基础上能够定量测量组织。相对于MRI(磁共振成像),CT能更快地完成扫描。此外,CT在检测骨折和某些急性出血条件时比MRI更为敏感。CT检查可以提供没有组织重叠的横断面图像,并能重建不同平面。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