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误吸——老年人不能忽视的“危险因子”
2024-05-24 14:21:37
作者:曹飞
作者单位: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
据研究,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成年人进餐10分钟大约要吞咽50次,在24小时内,一个人的吞咽次数约为580次,即使不吃东西,我们也得不断地把口腔分泌的唾液吞咽进去。吞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生理机制,但是您是否曾想过,吃饭、喝水这样再平常不过的事,对于老年人来说,却可能暗藏危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年人生活的“危险因子”—“误吸”

一、什么是误吸?

误吸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呛咳”—指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等的液体或固体的食物、分泌物、血液等进入声门以下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过程。误吸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国内报道的社区老年人误吸发生率为9.6%-31.6%,住院老年人为24.4%-62.71%。长期反复误吸可引发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不良后果。误吸可分为显性误吸和隐形误吸。显性误吸发生后,会即刻出现刺激性呛咳、气急甚至哮喘。隐形误吸不易出现咳嗽、刺激性呛咳、气急等症状,待发生吸入性肺炎后才被察觉。临床研究表明隐形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的比例更大。 如何判断发生了误吸? 1.进食过程中突然出现嗓音改变、咳嗽;

2.呼吸时有痰鸣音或咕咕声,胸部或颈部听诊有异常呼吸音;

3.进食后突发呼吸困难、气喘甚至紫绀;

4.严重时,会导致剧烈呛咳、肺部感染、气道梗阻、急性心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如何有效预防误吸? 1.体位环境的选择:进食时采取坐位或30-45度半坐卧位,保持进食环境安静,集中注意力,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急。进食后不宜立即平躺,应保持坐位或半坐卧位30分钟以上,防止食物反流。

2.食物选择最重要:对于一般老年人,以下食物尽量不食用:发粘的食物(如糯米做的食物,如汤圆、糯米团、年糕等);干或易松散的食物(如炒饭、干蛋糕等);半生不熟的蔬菜和大块的食物;有骨、有刺及坚果类食物。对于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吞咽困难的老年人,流质食物(如汤水、稀米粥)、干硬的食物都不能吃。正确食物性状:糊状、蛋羹状、泥状。

3.进食方法:选择浅而平的勺子,每次量约3-5ml,喂食时尽量将食物放在舌根部,观察老年有无吞咽动作,每次进食后嘱老人张口并查看;若食物已全部咽下则继续进食,如有食物残渣,嘱老人二次吞咽,直至食物完全吞下。

4.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进食结束后一定要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进行口腔护理,确保口腔内无食物残渣。

5.有严重吞咽困难及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应及早给予管喂饮食,避免哽噎和误吸的发生。有吞咽困难的老年人,应及早治疗原发病及伴随症状。 误吸发生后如何处理? 1.神志清醒者鼓励咳嗽咳痰,并协助拍背将误吸物排出。

2.将患者置于头低45-90º的体位,使误吸物顺体位引出。

3.用负压吸引装置将误吸物排出,必要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气管内误吸物。

4.如果突然出现窒息症状,如无法咳嗽或说话,面色发紫,应立即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臂环绕并抱住患者的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患者的剑突下和脐之间的部位;另一手置于拳头上并握紧,双手快速向上反复冲击患者的上腹部,反复循环,直至异物排出。

6.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误吸物迅速清除,并建立通畅有效的呼吸通道。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近7000万的老年人可能存在吞咽障碍,至少有3000多万老年人可能发生误吸,而部分误吸是可以预防甚至避免的。一旦发现进食易呛咳,有发生误吸的风险时,应及时评估治疗,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