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全麻知多少?
2024-05-24 15:46:54
作者:张瑜
作者单位:汶川县人民医院
说到全麻,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词,全麻是全身麻醉的简称,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药物使患者失去意识、感觉和运动能力,从而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许多手术都需要患者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进行。许多人认为全麻就是睡一觉,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么究竟什么是全麻?全麻有哪些风险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全麻的相关知识吧。 什么是全麻 全麻是指麻醉医生将麻醉药物经呼吸道、静脉或者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入患者的体内,继而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使全身的痛觉消失、意识消失、机体各种反射受到抑制以及松弛骨骼肌。手术前一天麻醉医师需要到病房访视患者,通过科学准确访视与评估,制定麻醉方案,签署麻醉同意书,麻醉前患者需禁饮禁食。这是因为部分麻醉药物能够减弱人体保护性反射,如果进食或大量饮水后接受麻醉,胃内容物一旦进入肺内常引发吸入性肺炎,甚至影响生命安全,因此麻醉前成人需禁食8小时以上,禁饮6小时,小儿禁水2小时,禁母乳6个小时。 全麻的阶段 1、麻醉诱导期:麻醉诱导期就是指从患者在苏醒状态下转变为麻醉状态的过程,首先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案,其次护理人员建立静脉通路,麻醉医生注射麻醉药物,随后几分钟内,患者就会进入睡眠状态。

2、麻醉维持期:通过静脉持续泵注全麻药物或者经气道持续吸入挥发性全麻药物让患者维持无意识状态的过程,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3、麻醉苏醒期: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进行集中严密观察和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直至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才可将患者转回病房, 全麻的风险 1、呼吸抑制:全麻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可能会抑制患者的呼吸,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因此,在全麻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2、心律失常:某些患者可能在全麻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全麻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血压的下降,所以在全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3、头晕、乏力、嗜睡:全麻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情况,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麻醉药物的残留效应,这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会对药物反应较为敏感,导致药物代谢速度较慢,从而使得药物在体内留存的时间较长,导致各种不适症状的出现。这些症状通常会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自行消失,但是有时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症状。

4、过敏反应:虽然全麻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很少引起过敏反应,但仍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呼吸急促等,对于这些患者,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缓解过敏症状。

5、寒战:在麻醉状态下,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使得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体温流失的情况,特别是手术时间较长或涉及体腔开放的手术,体温流失更为严重,容易导致术中低体温。当患者苏醒后,持续的低体温可能导致全身肌肉收缩并伴有痉挛性发抖的现象,即寒战,为了缓解这种情况,通常在术中采用保暖措施,如使用加热毯、提前预热液体等。

6、感染:与局部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因为它可能干扰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科普小结

全麻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在手术前麻醉医生会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手术类型来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在进行全麻前,患者需要了解全麻的相关知识,并遵循医生的指示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同时患者也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以缓解不适症状。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