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麻醉维持期:通过静脉持续泵注全麻药物或者经气道持续吸入挥发性全麻药物让患者维持无意识状态的过程,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3、麻醉苏醒期: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进行集中严密观察和监测,确保患者的安全,直至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才可将患者转回病房, 全麻的风险 1、呼吸抑制:全麻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可能会抑制患者的呼吸,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因此,在全麻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2、心律失常:某些患者可能在全麻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全麻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血压的下降,所以在全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3、头晕、乏力、嗜睡:全麻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情况,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麻醉药物的残留效应,这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会对药物反应较为敏感,导致药物代谢速度较慢,从而使得药物在体内留存的时间较长,导致各种不适症状的出现。这些症状通常会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自行消失,但是有时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症状。
4、过敏反应:虽然全麻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很少引起过敏反应,但仍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症状,如皮疹、呼吸急促等,对于这些患者,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缓解过敏症状。
5、寒战:在麻醉状态下,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使得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体温流失的情况,特别是手术时间较长或涉及体腔开放的手术,体温流失更为严重,容易导致术中低体温。当患者苏醒后,持续的低体温可能导致全身肌肉收缩并伴有痉挛性发抖的现象,即寒战,为了缓解这种情况,通常在术中采用保暖措施,如使用加热毯、提前预热液体等。
6、感染:与局部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因为它可能干扰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科普小结
全麻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在手术前麻醉医生会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手术类型来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风险,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在进行全麻前,患者需要了解全麻的相关知识,并遵循医生的指示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同时患者也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以缓解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