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
(1)大便次数增多:宝宝每天的大便次数明显超过平常,可能达到数次甚至十几次。
(2)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可能变得稀薄、水样,或者含有未消化的食物、黏液、脓血等。大便的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如黄绿色、灰白色等。
(3)腹痛:宝宝可能会出现腹痛的症状,表现为哭闹不安、翻滚等。
(4)呕吐:部分宝宝在腹泻的同时会伴有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5)发热:感染性腹泻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7.5℃。
(6)脱水症状:如果宝宝腹泻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可能会出现脱水的症状,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变差等。
2.病因
(1)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进入肠道后破坏肠黏膜,导致腹泻。
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细菌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体内,引发肠道炎症,从而导致腹泻。
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等寄生虫在肠道内繁殖,破坏肠黏膜,引发腹泻。
(2)非感染性因素
饮食不当:喂养过多、过少、过早添加辅食或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等,都容易让小儿出现腹泻。
气候变化:腹部受凉会使肠道蠕动增加,导致腹泻。此外,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或口渴饮奶过多等也容易引发腹泻。
消化不良: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发生消化不良。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未被充分消化和吸收,引起腹泻。 小儿腹泻如何护理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会导致孩子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大量流失,家长可以给孩子喝一些口服补液盐,这种溶液能够迅速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2. 调整饮食,保证营养摄入:腹泻期间,孩子的肠胃功能会减弱,对于母乳喂养的孩子,母亲可以继续哺乳,但要保证自身的饮食健康,以确保乳汁的质量。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家长应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同时,要避免给孩子食用油腻、生冷及高纤维的食物,以免刺激肠胃,加重腹泻。此外,家长还可以适当给孩子补充一些益生菌,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症状。
3.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感染:腹泻时,孩子的臀部容易受到大便的刺激,容易出现红肿、疼痛甚至感染。家长要保持孩子臀部的清洁和干燥。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必要时可以涂抹一些护臀霜,以保护孩子的皮肤。同时,家长要注意及时更换尿布或内裤,保持干爽,避免滋生细菌。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包括腹泻次数、大便性状、伴随症状以及孩子的精神状态等。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或者腹泻持续不减、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休息:孩子腹泻期间,需要充足的休息来恢复体力。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同时,要避免过度打扰孩子,让孩子能够安心休息。 避免滥用药物,科学治疗:在孩子腹泻时,家长要避免滥用止泻药或抗生素等药物。这些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孩子们的快乐成长离不开家长们细致地呵护。家中孩子若出现腹泻的症状,应在发病初期及时采取措施,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请务必送医治疗。有了科学的护理和治疗,相信您的孩子很快就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