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也被称为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既往被称为“压力性溃疡”、“压疮”。目前PI的发生率已经远远高出人们的预估值,成为对家庭与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健康问题。世界伤口愈合联合会(WUWHS)数据提出,PI高发、迁延不愈等可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同时还造成更多的医疗资源占用,医疗费用增加,为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PI是导致患者身心严重损害的危险因素,被国际上列入20世纪治疗并发症花费比例最高的项目之一。研究数据显示,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可高达30%,我国目前尚缺乏PI发生率及治疗费用情况的相关调研,但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PI势必成为手术室管理中严重且突出的医疗问题。
一、手术室出现压疮的原因
①力学因素。压疮发生的力学因素主要有垂直压力、摩擦力与剪切力以及术中骨科电钻等的适应。垂直压力一般来源于患者的自身重力,摩擦力主要因手术床的倾斜以及手术单不平整,剪切力来源于摩擦力与垂直压力的综合作用,患者的特殊体位使得患者相邻组织的相对移动产生了切割作用。②潮湿。患者术中皮肤消毒液的浸透、出汗以及冲洗、出血等均可导致受力点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引起皮肤表面Ph值的改变,增加皮肤破损风险。③患者自身因素。年龄>40岁;过于肥胖或者过于消瘦;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前白蛋白水平低于35g/L的患者更易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有研究表明,当手术患者的白蛋白水平<35g/L时,75%的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压力性损伤,而白蛋白水平较高时发生率为16%。④手术相关因素。术中患者长期处于被动卧位,不能及时更换体位,容易诱发压疮,术中受压时间越长压疮发生风险越高,手术时间>2.5h时,压疮的发生风险增加,>4h时每延长30min的手术时间可增加压疮风险3%[14]。术中低温科导致患者末梢循环血供不足,血流缓慢,组织缺氧,而麻醉药物的诱导可加重血流缓慢的情况,同时影响患者的自身自主调节功能,诱发低体温的发生,增加压疮发生风险。
二、压疮的危害
PI的发生可增加患者感染风险,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患者的整体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同时可导致患者疼痛不适,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疗工作难度。
三、如何预防手术室压疮
术中压疮的预防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体位改良、温度调节、医用身体垫、外用药物等方案均可获得一定的术中压疮预防效果,此外建立有效的手术室压疮专项管理方案也是降低压疮发生的重要手段。为降低术中PI发生风险,可采取以下措施干预:①术中可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定时适当的为患者进行下肢、头枕部、双足的活动,预防长期保持一种体位造成的急性压疮。术中依据情况进行手术床的调节,左侧或右侧交替,更换压着点来降低皮肤压力。②体温保护:静脉输液加温、强力空气加温毯加温、术中液体加温方案均可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③体位垫:高分子凝胶垫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能够使患者的受压部位压力得到有效分散,从而减少患者受压部位的压力与摩擦力,保护患者的受压部位皮肤。百卫流体垫百卫流体垫材料分外层为聚氨酯防水透气层、内部为软聚硅酮颗粒,具有零压力、零记忆力特点。在塑形的同时还可以保持此形状,能与患者的体位密切贴合,并有效分散局部压力,保护骨突部位皮肤,最大限度地减轻皮肤和皮下软组织的损伤。泡沫敷料也可使用,泡沫敷料是由水分子材料发泡而成的敷料,表面覆盖一层聚氨酯半透膜。高度的渗液吸收能力,高效的渗液管理能力,高度的亲水材料,减少伤口粘连的的风险,促进伤口愈合,泡沫垫缓冲外界压力。④缩短手术时间:尽可能缩减手术时间,因手术时间过长会增加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需要合理制定手术方案,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⑤营养支持: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给予针对性的营养强化管理也有助于降低PI发生风险。
结束语 为降低手术室PI的发生风险,需要综合考虑PI疮形成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可以从合理摆放患者的体位、用软垫减轻压力、提供更多营养支持以及保持手术室温度湿度适宜等。如不慎发生PI,需强化评估与病区皮肤管理,通过使用外用药膏、红外线灯照射等方式促进损伤部位恢复,更快更好的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