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控制糖尿病:饮食、运动与药物治疗
2024-05-28 15:53:54
作者:郑梅邦
作者单位: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这可能对心血管系统、肾脏、眼睛和神经系统造成长期损害,控制糖尿病的关键在于综合管理,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本文将围绕这三个主要方面,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实用的管理策略。

饮食管理

1.均衡饮食:糖尿病患者的均衡饮食是维持健康血糖水平的基石,除了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外,还应注重食物的质量和种类,低GI食物因其缓慢释放糖分,有助于避免血糖急剧波动,全谷物、豆类和蔬菜不仅GI值低,还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饱腹感,减少总热量摄入。

2.饮食计划: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是糖尿病患者成功管理血糖的关键,与营养师合作,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工作强度、体重管理目标和个人口味偏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饮食方案,这个计划应包含定时定量的餐食安排,以及必要时的零食选择,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同时避免血糖水平的异常波动,饮食计划还应考虑到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状况,确保其既科学又经济实惠。

3.饮食监测:饮食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使用血糖监测设备,患者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记录饮食日志,包括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进食后血糖的变化,可以帮助患者发现哪些食物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在未来的饮食中作出相应的调整。

运动疗法

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糖尿病患者运动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运动通过增加心率,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同时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快走、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活动不仅能够促进脂肪燃烧,还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体能水平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并逐步增加运动时间,以避免过度疲劳。

2.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又称为抗阻训练,对于糖尿病患者同样重要,通过举重、做俯卧撑或使用弹力带等活动,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肌肉组织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消耗的糖分比脂肪组织更多,因此增加肌肉量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力量训练还有助于改善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糖尿病患者在开始力量训练前应咨询医生或运动专家,确保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锻炼方式和强度。

3.运动计划:制定一个安全且有效的运动计划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患者应与医生或运动专家合作,考虑到个人的健康状况、运动经验、兴趣和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这个计划应包括不同类型的运动,如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及运动的频率、时间和强度,例如,患者可能需要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以及两次或以上的力量训练,运动计划还应包括热身和放松活动,以及预防运动伤害的措施,患者应定期评估运动计划的效果,并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药物治疗

1.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或完全缺失,因此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来维持生命,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饮食、活动量等因素调整胰岛素剂量,注射胰岛素通常包括基础胰岛素和餐前快速作用胰岛素,以模拟正常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模式。

2.口服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口服降糖药物来辅助控制血糖,二甲双胍是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可以降低肝脏的糖原分解和葡萄糖的产生,同时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来降低血糖,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酶活性,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增强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3.药物管理: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必须严格遵守医嘱,定期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药物剂量,患者应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并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与医生沟通,合理用药,结合饮食和运动,是实现血糖控制目标的关键。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营养师的共同努力,通过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适当的药物治疗,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记住,糖尿病不是生活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通过积极的管理,患者可以过上健康、积极的生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