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科普
2024-05-21 15:58:04
作者:陈利
作者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 急诊二科

一、引言

高血压,这个看似普通的疾病,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心血管风险。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而高血压带来的心血管并发症也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科普高血压病患者必须知道的心血管风险,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二、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值的现象。正常情况下,血压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维持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然而,当血压持续升高时,就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 高血压与动脉硬化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即动脉血管壁变厚、变硬、失去弹性。动脉硬化会使血管变得狭窄,影响血液流通,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的血管,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脑血管和肾脏血管。

2. 高血压与冠心病

冠心病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高血压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血管变窄,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此外,高血压还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病变。

3. 高血压与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壁受损,使脑血管变得脆弱易破裂。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脑血管就可能发生破裂或堵塞,导致脑卒中。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瘫痪、失语、失明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4.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肥厚,最终使心脏失去代偿能力而发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心血管风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情况以及临床疾病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1. 血压水平

血压水平是评估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血压越高,心血管风险越大。因此,高血压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2. 心血管风险因素

心血管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这些风险因素会增加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因此,高血压病患者需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风险。

3. 靶器官损害情况

靶器官损害是指高血压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情况。靶器官损害越严重,心血管风险越大。因此,高血压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肾功能检查等,以了解靶器官损害情况。

4. 临床疾病情况

高血压病患者如果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等临床疾病,其心血管风险会进一步增加。因此,高血压病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已有的临床疾病,以控制病情进展并降低心血管风险。

四、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管理

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高血压病患者降低心血管风险:

1. 积极配合治疗

高血压病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和心血管风险因素等。同时,患者还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 改善生活方式

高血压病患者需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健康并降低心血管风险。

3. 定期体检

高血压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压监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肾功能检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加强自我管理

高血压病患者需要加强自我管理,如学会测量血压、记录血压数据、注意用药安全等。同时,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对血压的影响。

五、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心血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通过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加强自我管理等方式,高血压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血压水平并降低心血管风险。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高血压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高血压及其心血管风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