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气道堵塞后患者无法进行呼吸,故可能因缺氧而致人意外死亡。因异物卡住喉咙后失去生命的不仅有儿童,也有成年人,卡住喉咙后窒息的几分钟是施救的关键时间。然而,急救人员很难在几分钟内赶到患者身边。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关键时刻也许能救命。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教授是美国一名外科医生,1974年,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就连普通人也能掌握的救命技术,被迅速普及,为世人瞩目,这一技术被命名为“海姆立克急救法”。在《世界名人录》中称海姆立克医生为“世界上挽救人性命最多”的人。
“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是利用突发冲击腹部的压力,使膈肌抬高,使肺内残留气体形成一股向上的气流,这股气流具有冲击性、方向性,迅速冲入气管,从而将异物排出。简单来说就是将整个肺和气道当作一个气球。气道异物就相当于堵在气球出入口上的塞子,气球就相当于满是气体的肺部,当塞子堵住时,气体无法进出,造成窒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挤压气球,让内部的气体压力将塞子排出。
什么情况下需要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异物卡喉的患者突然呛咳、呼吸急促、皮肤发紫,无法呼吸、不能说话。此时患者可表现为双手“V”形,手紧紧抓住自己的喉咙,这个姿势在急诊医学领域中非常显著,称为“海姆立克征”。“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清醒的气道异物梗阻者。
为什么会发生气管堵塞?
气道与食道紧邻,如果吃饭的时候说话或者大笑,原本盖住气道的会厌就会打开,食物或液体可能误入气道,导致气道梗阻;老人反应较为迟钝,其吞咽、咳嗽的反射能力较弱;同时老人多伴有脑血管等疾病,神经系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吞咽功能,所以容易发生气道异物;儿童的身体发育尚不健全,如果边跑边吃东西,或者吃东西时大笑、打闹,食物也容易误入气道。
海姆立克急救操作方式
婴幼儿: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施救者应将婴儿面朝下放在前臂上,头部略低于胸部,用手托住婴儿的头部和下颌。另一手掌根在婴儿背部肩胛区之间用力拍击五次,然后将婴儿全身翻转过来,在胸部中央的胸骨下半部快速按压五次。反复操作上述两个步骤,直到异物排出。
儿童或成人: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自救:趁着意识清楚一定要争分夺秒,站立体位,自己一手握成拳,另一手包裹住,快速用力向内、向上冲击肚脐与肋骨中间的位置;或借助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到异物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虽然有效,但并非万能。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异物过大或位置过深,或者患者已经失去意识,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急救方法应立即送往医院。此外,在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时,一定要注意操作的正确性和力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总的来说,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掌握它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