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关于肺炎,你不知道的那些冷知识
2024-05-21 12:22:45
作者:郭祎
作者单位:雅安市雨城区人民医院
随着气温的下降,肺部的细菌也开始蠢蠢欲动,“虎视眈眈”地盯着儿童和老年人。寒冷的冬季是肺炎高发期,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比较高,肺炎是继心肌梗死、脑中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之后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及儿童,更要注意防护,主动进行肺炎防治,许多有害物质都会导致肺炎,尤其是来自空中传播的细菌和病毒。人体正常情况下可以阻止细菌病毒对肺部造成伤害,但是有些时候,病菌却可能会趁虚而入,击败人体的免疫系统。      

1肺炎误区要注意

1.1长时间咳嗽就是肺炎

肺炎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咳嗽不是引起肺炎的主要病因。咳嗽是人体内自身针对某种疾病,保护性防护机制所产生的症状。例如一般的感冒、变异性的哮喘、肺结核、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都会导致咳嗽。甚至是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的疾病,也有可能导致咳嗽,因此并非长期的咳嗽就是肺炎。

1.2肺炎传染要隔离

感染引起的肺炎是由呼吸道分泌物和飞沫等途径传播的,具有传染性。但是,细菌性肺炎不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如果不与儿童、老人以及免疫力较差的人进行亲密接触,那么它的传染性就不高,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容易感染人群,当病人和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进行交流接触时,健康人群感染几率比较小。病毒性肺炎很容易传染,不过被感染后并不会发展成肺炎,也有可能是单纯的感冒。因此,并不是说所有的肺炎病人都要进行隔离,只要进行物理防护就可以了。

1.3肺炎吃药难以治愈

对于肺炎感染患者,通常采用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物等药物治疗,具体使用哪种药物和方法,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类型而定,不要单一采用静脉输液的方法。口服药物时,只要选择正确的药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不一定需要输液。一般来说,只有病情比较严重或者基础疾病比较严重的患者,才会需要输液进行治疗。

2冬季该如何预防肺炎?

2.1关注手部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勤洗手,是预防病菌侵袭的方法之一,不方便用水洗手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含有乙醇的免洗洗手液,用清水肥皂冲洗20秒,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细菌。

2.2远离发霉物品

除了要经常清扫室内的灰尘,也要经常清理容易长霉的地方,例如衣橱,墙角,空调等。霉菌孢子会随着空气的流动,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这就是导致肺炎的原因。此外,很多家庭都会使用加湿器来缓解干燥,但是如果不经常对加湿器进行清洗和消毒,加湿器里的水容易受到污染,会增加患肺炎的可能性,加湿器的水要用矿泉水或者白开水。

2.3积极戒烟

肺部的纤毛会将灰尘及病菌从肺部清除,但吸烟会损伤肺部纤毛,使灰尘及病菌难以排除,这就导致肺部感染,引发肺炎。除此之外,还要尽量不要吸入新装修的房屋、汽车尾气以及煤炭燃烧形成的颗粒等灰尘和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会对呼吸道粘膜造成直接的刺激,引起肺部的炎症和渗出,严重的还可能引起尘肺病和胸膜间皮瘤。

2.4避免接触呼吸道传染病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不要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机场、车站、影院等,避免受到细菌感染。在日常生活中,打喷嚏时可以用纸巾或者是袖子遮住口鼻。避免出现流鼻涕、感冒、打喷嚏等症状后服用抗生素的情况,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进入,从而导致肺炎。

2.5注意口腔卫生

口腔内的细菌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如果不注重口腔卫生,很容易让病菌进入肺部,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肺炎。避免唾液、胃内容物、食物等异物误吸呼吸道,避免引起呼吸道的炎症,形成感染性肺炎。尤其是长期卧床、饮酒、胃食管反流、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该更加重视口腔卫生。

2.6加强房屋通风

生活中要保持居室内的空气流通,可以减少人体内的微生物浓度,从而达到防止急性呼吸道疾病及结核病的目的。微生物倾向于在物品表面生存数月,因此要经常清洗触摸到的物品表面,例如键盘,鼠标,开关,门把手等。

每天晚上要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保证身体健康,精神饱满。除此之外,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或者是消极的情绪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因为消极情绪更容易被病菌侵袭;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可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老人与儿童应该尽早接受预防肺炎及流行性感冒的疫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