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蚊虫叮咬要注意!警惕登革热
2024-05-28 15:06:17
作者:顾伟宁
作者单位:防城港市妇幼保健院
登革热,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汇,实际上却是一种危害不小的传染病。随着夏季的到来,蚊虫日益活跃,我们更需要提高警惕,了解并预防这种由蚊虫传播的疾病。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登革热,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预防。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尤其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它们在我国分布广泛,且繁殖能力极强,因此成为了登革热传播的主要途径。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等,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等。这些症状在被蚊虫叮咬后的一周内出现,并可能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对于部分患者,登革热还可能导致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伊蚊

二、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

1.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可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2.“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3.“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无端出血等。

4.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登革热怎样传播?  

登革热的传播过程相对复杂,但主要是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进行。当登革热病毒携带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会在蚊子体内大量繁殖。随后,这只携带病毒的蚊子再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值得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登革热病毒,而是通过蚊子这一媒介进行传播。

登革热的传播还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11月高发,尤其是在7月至9月达到高峰。这与伊蚊的繁殖特性和活动规律密切相关。在这个时期,由于气温较高、湿度较大,伊蚊繁殖迅速,活动频繁,因此人们感染登革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伊蚊一般出现在哪些场所?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作为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它们的活动场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蚊子喜欢在清洁的水中繁殖,因此,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积水容器,如缸、罐、坛等,都可能成为它们的繁殖场所。此外,废弃的轮胎、树洞、石穴等也是伊蚊常见的栖息地。

白纹伊蚊主要在室外活动,它们喜欢在阴暗避风处栖息,如工地积水的基槽内壁、缸罐内壁等。因此,在室外活动时,我们要特别注意防蚊措施,避免被这种蚊子叮咬。

而埃及伊蚊则更喜欢与人类共居一室,它们会利用家中的水缸、水培植物、花盆托等积水容器进行繁殖。因此,在家庭环境中,我们要格外留意这些潜在的蚊子繁殖场所,并定期清理积水,以减少蚊子的滋生。

五、登革热怎样治疗?

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因此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的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对于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感染。对于高热和疼痛等症状,医生也会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

六、全面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在于清除室内外积水、减少蚊虫滋生地,并做好个人防护以防止蚊虫叮咬。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

1. 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我们要定期清理室内外各种可积水容器,如脸盆、水桶等。同时,要关注家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定期换水并清洗容器。此外,还要及时打扫卫生,清除沟渠、地面积水等无用积水,以减少蚊子的滋生地。

2. 加强防蚊灭蚊措施:在室内外要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等装备进行驱蚊。家庭中可以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等物理措施防蚊。此外,还可以使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进行灭蚊处理。

3.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了解登革热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如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可能有登革热暴露史。

4. 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防控工作:我们要关注当地卫生部门的疫情通报和防控建议,并积极配合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七、总结与呼吁

登革热虽然听起来陌生且可怕,但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预防方法并付诸实践,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做好个人防护并加强自我防控意识。同时,也要呼吁身边的人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登革热的威胁并享受健康的生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