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带你了解这些胎位小知识!
2024-05-31 10:03:31
作者:李丹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有过分娩经历的家庭都会出现这样的疑问:“当初产检的时候,明明检查结果显示胎位是正常的,怎么到了生产的时候,不仅感觉到剧烈的痛苦,还出现了难产情况”最后由医生通知是胎头不正,需要及时进行剖宫产。这种情况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胎位究竟是怎么区分的?结合下文一起来了解胎位方面相关的常识!

什么是胎位?

胎方向是指胎儿先露部分的指示点和母亲的骨盆之间存在的联系,也将其称作为胎位,按照方位与骨盆左右前后横位置的关系,从而出现不同的胎位。

胎位分为哪几种?

1.正常的胎位:胎儿的纵向轴线应该与母亲的纵向轴线相平行,胎头枕位于骨盆左侧或右侧,也就是枕前位,也就是说胎儿的面孔向母亲后面,通常来说,枕前位是比较适合顺产的胎位。除此之外,其他的胎位都是不正常的,这种情况会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难,需要手术辅助分娩。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强大的宫缩压力,胎儿在母亲的骨盆中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动,胎头可以在盆中转动,转到枕前位就可以成功生产,但如果胎头枕骨无法扭转到前面,始终处在骨盆的后面或者侧面,就会造成生产困难,即头位难产。这也是为什么头位造成产妇难产的原因。

2.异常胎位:不正常的胎位包括:臀位或者横位、斜位、高直前位、高直后位、前不均倾位,臀位是指胎儿位于盆口处,横位或者斜位是指胎儿的纵向轴线与母亲的纵向轴线相垂直,高直位是指胎儿在不仰直的状态下,通过与骨盆的前径和后径吻合的矢状线连接到骨盆的进口,前不均倾位是枕横娩出时胎儿的前顶骨首先进入盆内。

头位也有胎位不正?

“医生,我明明是头位啊,为什么无法顺产分娩呢”这是多数头位难产女性共同的问题。实际上,头部的位置也有不同的分类,而发生在头位的难产,被称为胎方位不正。

胎位不正,产科医生如何处理?

1.改变体位:尽管提倡孕妇在第一个生产阶段要保证足够的能量,但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会导致仰卧位的低血压。因此,孕妇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采取自然的姿势分娩。如果出现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要及时调整胎位。可以让孕妇朝胎儿四肢的方向侧卧,这样才能使得胎头枕部朝前。也可以采用胸膝侧卧、俯卧位、坐位、前倾位、手膝位等多种姿势调整,也可通过漫步等方式让胎儿重新进入骨盆。

2.加强宫缩:胎位不正还可能会出现宫缩乏力的情况。如果是宫缩乏力可以通过静脉滴注缩宫素来增强宫缩,这样才能促进胎儿的转动和胎头下降。

3.旋转胎头:通过检查确定胎儿的矢状缝、前后囟门的确切位置,产科医生将手指弯曲轻微松动胎头,然后通过双手、前臂使胎头旋转到枕前位,遵循生物最小效应量原则,尽可能地将胎头扭转到正常状态。

因此,产程过程中出现头位难产不要紧张,医生会对您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帮助您改变胎位。

胎位异常该如何纠正?

1.胸膝卧位。怀孕妇女双膝跪地,头部低臀部高,用一个抱枕做支撑,双手小臂向上弯曲,头朝下转动,臀部与大腿呈九十度。

2.瑜伽。建议由专业瑜伽人员指导开展练习。 

胎位正常多少周可以固定?

1.孕妇在怀孕28周之前出现胎位异常,并不需要太过紧张,极有可能后续自行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2.孕28周出现胎位不正,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做胎位纠正。

3.若是怀孕周期超过36周后,胎位不正一般很难调整,因此最好在32~34周进行检查,如果出现胎位不正及时纠正。

如何降低头位难产发生概率?

大部分的头位难产都是在进入产程后慢慢出现的,如果及时做检查,在分娩过程中也要注意配合,这样可以减少头位难产的发生。

1.定期做产前检查,明确胎儿是否存在畸形或胎位异常等情况。

2.在怀孕期间要注意控制自己的体重,以免出现胎儿太大的情况。

3.孕妇要多做一些体育活动,比如散步、瑜伽等,都可增强孕妇的腹部、大腿及盆底肌肉的力量,加快分娩速度,降低头位难产的概率。

4.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要主动与医护人员合作,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出现焦虑、害怕、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小结

分娩是相对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分娩过程中任何事情均可能发生,医务人员可依据每位孕妇的身体状况,协助其进行各种姿势的调节,从而确保母婴安全。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