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糖尿病人一定要“管住嘴”这些食物千万不能碰
2024-05-29 11:31:54
作者:邵俊侠
作者单位: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病。而在科学用药的同时,饮食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一环,合理饮食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波动水平,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但是,某些食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会使人体内的血糖水平上升,从而增加健康风险。

高脂食品

高脂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油炸、奶油和黄油等。这些食物中含有很多的反式脂肪酸以及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同时也会使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病情加重。所以,糖尿病患者生活中应该少吃高脂食物,尽量选择低脂肪的、植物油的食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多吃一些富含健康脂肪的食品,如豆类、鱼类、坚果、橄榄等,不仅可以达到饱腹的效果,还可以提高营养水平。

高糖分饮品

超市货架上常见的可乐、果汁、柠檬茶等都是高糖饮料。这些饮料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地释出大量糖,从而引起血糖水平大幅升高,同时由于破坏了胰岛素的分泌,消耗了身体中的磷化合物,会使患者的病情持续加重。与之相反,饮用大量的水,不加糖的茶水或者冰水则是更好的选择。

甜点

只要稍微注意一下甜品的制作方法或配料表,你就会发现他们含有很高的糖。蛋糕、油炸面团、饼干、巧克力等,这些都不是控制糖摄入量的好方法。反之,上述食品会导致血糖水平急剧升高,从而对胰岛素的分泌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若想吃甜品,可以科学选择低脂、不加糖的酸奶,坚果、升糖慢的水果等来代替。

面制品

意大利面、白米饭、寿司卷等传统的主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和类型都很多,长期食用会导致血糖水平迅速上升,导致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的危险,还会影响健康菌群的滋生,甚至会刺激有害菌群。相反,谷物类食品,如红色的糙米,全麦或燕麦更为适合。

高盐食品

高盐的食物有腌制食品,咸菜,速食面等。人体摄入过多盐分引起体内水、钠潴留,使血压升高,从而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尽量少吃高盐食物,避免吃外卖和速食,将家中的调味品换成低盐或无盐,同时要控制钠的摄入量。

白糖替代品

某些糖尿病患者使用大量的人工甜味剂,但有时这些甜味剂也可能对血糖产生影响,因此要慎重使用。

加工肉

研究显示,一些处理和改良过的肉类,如午餐肉、香肠、培根、火腿和熏肉、含有丰富脂肪和盐分的添加剂等,均具有一定含量的有害物质。如果人们长期食用这些加工肉制品,很可能增加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患有糖尿病者生活中应该适量吃一些新鲜的肉,比如牛肉,鸡肉、羊肉和鱼肉。

酒精

饮酒过多会引起低血糖,不利于血糖水平的稳定。这是由于酒精会使肝脏释放胰高糖素刺激剂,并使许多糖进入血液循环,使血糖水平下降。另外,与酒精共同提供的脂肪热量也不能忽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控制饮酒量。

烹饪过于软烂的食品

已有研究表明,当白米煮成粥时,大部分的淀粉会转变为糊精(即淀粉分解的中间产物);糊精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和消化,并能快速地转变为葡萄糖,从而快速地升高血糖,所以熬粥的时间越长,其摄入后血糖升高的速度也会越快。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吃硬不吃软”,糊羹、软饭、小米粥、米糊、烂面条、勾芡类食品等都要谨慎食用。

糖尿病患者进食顺序三大口诀

(1)从蔬菜类开始

低升糖指数、高纤维的蔬菜,不仅能够增强人的饱腹感,同时也能够促进胃肠蠕动,能够很好地延缓血糖升高。

(2)再吃鱼肉蛋豆食物

食用蔬菜后,可以接着吃蛋、豆、鱼、虾、肉类等食物,这些都是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品,消化起来比较缓慢,比较容易产生饱腹感。

(3)以优质淀粉食品结束

建议最后吃全麦面包、糙米、带皮红薯等全谷杂粮类食物,这些食物的升糖指数较白米饭、馒头等主食的升糖指数较低,并且更容易产生饱腹感,还可以有效延缓血糖升高。

结语

饮食是糖尿病管理中的关键,患者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方案,以达到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在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地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可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增强健康,积极预防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