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脑卒中早期识别及预防科普
2024-05-31 11:36:27
作者:凌素连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脑卒中,通常被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脑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脑卒中的早期信号

1.肢体麻木或无力: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一侧的肢体麻木,失去正常活动能力,这种无力感可能涉及到手臂、腿部,甚至半边身体,是脑卒中即将发生的明显信号。这种症状的出现应立即引起警觉。

2.言语不清: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说话含糊、发音困难或理解别人语言的能力下降。这通常是由于大脑中控制语言的区域受到了影响,需要立即就医。

3.面部歪斜:患者的面部表情可能突然出现不对称,如一侧嘴角下垂,微笑或皱眉时面部歪斜更明显。这是由于面部神经或肌肉控制受损所致。

4.头晕或眩晕:患者可能会经历突发的头晕或眩晕,感觉天旋地转,可能伴随恶心或呕吐。这种症状可能与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有关。

5.走路不稳:步态突然变得不稳,容易向一侧倾斜或摔倒,这可能是由于大脑控制平衡的区域受到了影响。

6.视力障碍: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视力下降,如视物模糊、重影或视野缺损。这可能是因为大脑血管阻塞影响了视觉通路。

脑卒中的预防

1.控制危险因素:(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它使血管长期承受高压,增加了血管破裂的风险。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确保其处于正常范围内。医嘱下的降压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压,减少波动。低盐饮食对于降低血压至关重要,建议减少加工食品和咸味零食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2)高血脂:高血脂能够使得血液粘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从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预防高血脂的关键在于控制血脂水平,这可以通过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来实现。(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长期偏高,血管内壁易受损,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循医嘱,可能需要服用降糖药物,并结合饮食管理和适量运动。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对于减少血管损害、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4)心脏病: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尤其是房颤患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态平和,减少心脏负担。

2.健康生活方式:(1)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油炸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2)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功能,增强血管弹性。推荐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戒烟和限制饮酒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4)心理平衡: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可增加脑卒中的风险。通过运动、冥想或咨询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3.定期体检:(1)血管检查: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狭窄或斑块。(2)心脏检查: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3)血液检查: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

4.合理用药:(1)抗血小板药物:对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液凝固的可能性,从而预防血管阻塞。(2)降压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是控制血压、预防脑卒中的关键。降压药物种类繁多,包括利尿剂、β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血压。(3)调脂药物:高血脂患者常需要使用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血脂水平。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患者应定期检查血脂和肝功能,以评估药物效果和监测可能的副作用。(4)抗凝药物:心脏病患者,特别是有房颤或血栓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来降低心源性脑卒中的风险。抗凝药物通过减少血液凝固,预防血栓形成。使用抗凝药物时,患者需要定期检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以确保药物处于安全有效的范围内,并避免出血并发症。

5.教育和宣传:(1)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普及预防知识。(2)培训医务人员: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脑卒中早期识别和干预的能力。(3)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应了解脑卒中的早期信号和急救措施,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支持。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