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很多家长都会积极带领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这是为了疾病传染做出的有效措施。在刚出生之后,由于新生儿在母体成长较长时间,由于母体的因素本身是会存在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新生儿身体的抵抗能力会逐渐消失,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弱,很容易受到疾病的感染。因此,想要提高儿童的身体抵抗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家长就要带领儿童积极进行预防接种,让儿童身体内对疾病具有抵抗能力,从而降低疾病感染的风险。
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
接种疫苗能够给儿童身体带来抗体,加强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其实,我国大多数疫苗都属于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指将病原微生物的活性降低,让其不具有危害,并注射在人体内。这样一来,病毒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却在体内留下了免疫抗原,身体会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或者特异性抗体,在这种病原体再次侵袭时,身体就对病原体具有一定抵抗能力,从而降低疾病感染的风险。
儿童接种疫苗是否免费?
在目前制度中,我国儿童接种的疫苗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其中,一类疫苗接种是完全免费的,家长需要积极带领儿童接种一类疫苗。二类疫苗是自费的,家长可以自愿带领儿童接种二类疫苗。其中,一类疫苗是指由政府出资,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等等;二类疫苗是指接种者需要自费、自愿接种,也是对一类疫苗的补充,包括23价肺炎疫苗、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等等。一般来说,一类疫苗要求我国公民必须接种,二类疫苗并不强制接种,但建议家长积极带领儿童接种,能够对一类疫苗起到补充作用。
接种疫苗就不会得传染病了吗?
部分人会存在疑惑,在接种疫苗之后,是不是就100%不会得传染病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万事无绝对,注射疫苗确实能够让身体内存在抗体,但并不能做到100%免疫,因为不同人身体情况各不相同,其获得的免疫力也各不相同。比如,部分儿童天生免疫应答能力低下,在注射疫苗之后可能无法获取免疫力。一般来说,我国疫苗注射之后的保护率约为八成左右,即使注射了疫苗,在生活中仍然需要加强对疾病的防范意识。
预防接种的护理措施 注意按压止血 疫苗是通过肌内注射、皮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在注射之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鼓包、淤青等现象,这是由于没有正确按压止血导致的。正确的做法是,在接种疫苗之后,应当使用棉签按压注射部位5分钟左右,适当用力按压,并且在中途不要抬起,在5分钟之后抬起观察,确定止血完成之后才能停止按压。 接种之前事项 在疫苗接种之前,家长可以带领儿童先去洗澡,因为疫苗接种的当天是无法洗澡的,尤其是在夏天,能够防止儿童不洗澡带来的不适感。其次,在接种之前,家长应当确保儿童没有存在流感等其他传染病,并且观察儿童的精神状况,确保儿童精神状况良好,如果儿童存在相关疾病,或者精神状况不佳,则应当择期接种疫苗。最后,在疫苗接种之前,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过度哭闹现象,此时家长应当注意安抚,并引导儿童配合接种,如果无法配合则需要考虑择期接种。 接种之后事项 首先,在疫苗接种之后,孩子是不能洗澡的,因为洗澡会打湿疫苗接种部位,可能会诱发感染,在疫苗接种当天不要将水溅洒在接种部位,防止感染。其次,在疫苗接种之后,家长应当带领儿童留观至少半小时,在确定没有任何感染、发热症状之后再离开。
以上就是信任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