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不明原因的出血需注意“这个”问题
2024-05-29 15:30:24
作者:郑晓强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
40岁的刘女士2月前忽然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持续肉眼血尿,惊吓之余立马就诊当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发现凝血系统出现明显的异常,凝血酶原时间:30秒,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90秒,国际标准化值:10,以上指标都高出正常值数倍,已经属于危急值的范畴了,当地医务人员马上给刘女士输了新鲜冰冻血浆和维生素K1,刘女士的出血马上就止住了,复查的凝血指标都正常了。当地医生建议刘女士到上级医院查一下出血的原因,但是刘女士认为可能是自己吃错了什么食物导致的,现在病已经好了,没必要再去上级医院进一步诊疗。令刘女士想不到的是1周后再次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和血尿,这次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全身大片瘀斑和血便。刘女士在当地医院止血治疗后,转诊到省级三甲医院进一步诊疗,在排除了各种感染、免疫、药物、肿瘤等因素后,上级医院对刘女士的血液和尿液进行了毒物检测,检测的结果显示,刘女士血液和尿液中均检测到溴鼠灵,其中血液的溴鼠灵浓度为525ng/ml。这时候刘女士想到了在她第一次出血的3天前有接触过“老鼠药”,接触后当时忘了洗手就去进餐了。刘女士出血事件的罪魁祸首是这个接触过的“老鼠药”。

刘女士血液和尿液检测出的溴鼠灵为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由有效成份和引诱剂等配制而成,不溶于水。具有适口性较好,毒力较大,且不易引起鼠类惊觉的特点。作用机理是破坏血液中凝血酶原合成,导致老鼠内脏出血而死亡,能有效杀死对第一代抗凝血剂产生拒食或抗性的害鼠。一般老鼠死亡高峰期为3-5天,适合各种环境的灭鼠使用。但该药剂对人体也有毒,使用时需要注意:1、要防止家禽、牲畜误食,建议放置在诱饵站内。2、接触药剂后,哪怕没有打开包装也必须立即洗手及清洗暴露的皮肤。3、操作时应戴口罩、手套和防护服,避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接触。4、死鼠及剩余的药剂要焚烧或土埋,禁止在水中清洗施药器皿。因此溴鼠灵需密封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中。严防潮湿和日晒,不得与食物、饲料、粮食、饮料、种子、碱性物质等混放,避免与皮肤、眼睛接触,防止由口鼻吸入。运输与搬运中防止雨淋、暴晒、挤压、碰撞等。严格按照《危险品运输管理条例》进行运输。

溴鼠灵是羟基香豆素类化合物,中毒后除了腹痛、恶心、呕吐、厌食、乏力、发热等症状外,主要表现为广泛的多器官出血,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昏迷甚至死亡。维生素K1是溴鼠灵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因此,一旦出现溴鼠灵中毒后需立即处理:1、如有误服必须立即就医,对中毒者立即洗胃并注射维生素K1及时解毒,若出血严重,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效果显著。2、如沾染皮肤或溅入眼睛,可以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及时就医。3、如不慎吸入,需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就医。

此外,溴鼠灵中毒通常发生在12-24小时后,并在3-7天内达到中毒症状的高峰。最需要注意的是,溴鼠灵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可达56天,完全清除需要209天,代谢极慢,体内抗凝血作用时间长,中毒潜伏期很长。因此,刘女士“老鼠药”中毒后,体内将长期存在残留的溴鼠灵,第一次出血经治疗后虽然很快止住了,但是由于刘女士没有继续解救,体内残留的溴鼠灵又导致刘女士再次出血,万幸的是没有出现危及性命的事件,后期刘女士将需要定期复查凝血相关指标及使用维生素K1治疗,只至体内检测不出溴鼠灵。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