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起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本文将详细科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1、腰椎间盘的结构与功能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腰椎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纤维环是坚韧的纤维组织,包裹着髓核,起到保护和限制髓核突出的作用。髓核则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能够缓冲脊柱的冲击力。腰椎间盘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承受和传递身体重量。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在退变的基础上,劳损积累和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导致椎间盘突出。
运动过度:长时间弯腰工作、经常做弯腰和起身的运动,容易导致腰椎间盘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引发椎间盘突出。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在不断的衰老,年轻时体质较差的人,年老后更容易产生退行性病变,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遗传因素:家族有腰椎间盘突出的遗传病史,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病理原因:椎管狭窄和腰肌劳损也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因素。椎管狭窄会诱发腰突,被认为是腰突的先兆;而腰肌劳损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过度运动,也会导致腰间盘突出。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腰部不适:初期可能只有轻度的腰部不适,如胀痛、僵硬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腰痛可能会加剧,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
下肢放射痛:由于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到神经根,可能会导致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神经功能障碍:在严重的情况下,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比如排尿障碍、肛门失禁等症状。
肌力减弱:患者腰部神经可能会受到压迫,进而干扰或阻断神经向肌肉发送的信号,从而导致与该肌肉相关的肌力减弱或无力。
肌肉萎缩: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的疼痛可能会使患者减少运动。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脂肪堆积和肌肉组织流失,进而导致肌肉萎缩。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内层有部分破裂,但外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纵韧带仍然完整。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穿破后纵韧帯,进入椎管,但其根部仍然在椎间隙内。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组织穿破纤维环和后机韧带,完全突入椎管,与原椎间盘脱离。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生活管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的不良姿势,如长时间弯腰或坐立,增强腰部肌肉锻炼,维持合理的体重。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等可缓解疼痛和炎症。药物治疗通常包括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肌松药、脱水剂和短期使用的皮质激素类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反应的患者,可以采取微创脊柱技术或开放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减轻压迫和恢复脊柱稳定性。
6、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
避免不良姿势:在工作与生活当中,应当避免久坐或久站,不要长时间过度弯腰,避免突然间蹲下起身,起身要缓慢。
减少负重:在工作时应当避免重体力劳动,在劳动之余也要合理休息。身体过度肥胖时,应当通过节食运动的方式降低体重。
腰部肌肉训练:坚持进行腰部肌肉功能锻炼,增强腰部肌肉的支撑和保护作用,能够加强颈腰椎稳定性,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概率。
加强腰部保暖:在日常也要注意腰部保暖,在天气寒冷时多穿衣服,避免腰部反复着凉。
腰突是常见脊柱病,病因复杂。了解结构与病因、症状、治疗与预防至关重要。日常需保持正确姿势,避免不良姿势、减轻负重、加强腰部训练。已患病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