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部突然发出成串的一簇一簇小水泡,像刀割一样疼痛,彻夜难眠,到医院就诊发现是带状疱疹。这种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那么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怎么治疗的?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怎么科学预防呢?针对这些问题,给大家进行详细讲解,希望有所帮助。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是疱疹和疼痛。发病前期局部皮肤主要以皮肤潮红、灼热为主,伴有剧烈疼痛,皮肤症状1~3天后,可能会出现成片状、簇状分布的红色斑丘疹,紧接着变成水疱,通常以躯干为中心,沿着感觉神经节走行的带状分布,如蛇行。带状疱疹可出现在头面部、颈部、胸部、腋下、腰部等部位。若未及时治疗,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有可能其局部皮肤仍存在疼痛不适,这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种顽固性疼痛常呈钝痛、刺痛、跳痛或刀割痛等,持续时间常达1个月及以上,甚至数年。长期疼痛会引发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疼痛,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好发人群
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发病,并且有可能加重原有慢性病。此外,焦虑抑郁、劳累、恶性肿瘤等是诱发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是主要高风险人群,如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分期
根据带状疱疹的发病特点可分为潜伏期、疱疹期、后遗神经痛期。
西医治疗
1.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口服,或者阿昔洛韦软膏外用,这些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从而减轻病情、缩短病程。2.营养神经治疗,比如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等营养神经药物,可以促进神经的恢复,减轻神经痛,减少后遗症的发生。3.止痛药,当疼痛明显时,可以用一些止痛药,如布洛芬、普瑞巴林等。
中医治疗
1.中药内治。中医针对气滞血瘀型予以桃红四物汤口服治疗,方子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作用。此外,加入桃仁、红花活血功能更佳。气虚血瘀型选用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再加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等药,起到补气活血通络的作用。
2.中药外敷。在临床上,将草药研成末或者制成膏湿敷在疱疹表面,这种通过皮肤直接给药的方式,简单方便,直达病所,疗效显著。
3.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普通针刺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运行,达到促进疱疹愈合减轻疼痛的目的。火针疗法是用火焰将毫针或者专用火针针尖和前部针身烧红至白亮,然后迅速刺入人体相应的穴位,火针点刺疱疹,借助火针自身的温通之力,不仅可以激发阳气,扶正气,还可使毒邪外泄,瘀血得散。人体的正气充足了,具有与邪气抗争的力量,达到治疗带状疱疹的目的。治疗时局部常规消毒后,方法一般选用围刺,辨别疱疹头尾,尾部为起病处,向前延伸处为头部,针刺选穴时,以疱疹处为阿是穴,阿是穴是疾病最直接的反应点,也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刺激点。除此之外,针灸方法多样,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用不同的针刺方法,比如急性腰背部带状疱疹可以选用华佗夹脊穴针刺治疗。
4.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是选用毫针、三棱针、梅花针等针具对穴位进行点刺或扣刺,使之少量出血,热毒之邪外泄,达到治疗疾病效果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带状疱疹为火热之邪侵袭人体,血热、血瘀是其的主要病理因素,故临床上常用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往往会配合拔罐,拔罐则是通过负压作用,使局部出血量增加,使火热毒邪排出体外,旧血去,新血生,气血正常运行。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疼痛持续时间、缩短疱疹结痂脱痂进程及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
科学预防带状疱疹
1.接种疫苗:尽早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2.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生活方式要健康,平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坚持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从而减少带状疱疹的发生。3.注意防护:带状疱疹具有传染性,尽量避免与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高风险人群。
带状疱疹患者的注意事项
首先,态度积极,及时就医。春秋季是带状疱疹的高发期,一旦出现带状疱疹的症状,如疱疹、疼痛等,不要惊慌,保持乐观心态,尽早到专科就诊。如果确诊了是带状疱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谨遵医嘱。越早治疗,恢复的越快,而且发展为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概率越低。其次患处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抓挠,以防抓破疱疹影响后期恢复。贴身衣服要宽松透气,避免衣服摩擦患处增加疼痛。勤换衣物,床铺干净,保持好个人卫生。最后,合理膳食,患病期间要尽量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适当补充牛奶、鸡蛋、瘦肉等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不易消化的食物和饮料,如辣椒、海鲜、牛羊肉、酒、浓茶、咖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