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而中草药的使用,更是源远流长,其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养生、保健、疾病治疗,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于中草药的使用,皆知以煎煮为法,但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知之甚少,为帮助朋友们了解、熟悉并较好的掌握中草药的煎煮,下面就为朋友们科普一下相关知识。
所用器具
煎药最佳器具为砂锅、瓦罐、再者为陶瓷、再其次为不锈钢器皿,禁用铁、铜等金属器具。
浸泡及时间
浸泡中草药可用自来水等饮用水,水量一般为淹过饮片约两横指(2~3cm)为宜,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另外有的朋友喜欢在煎药前对中草药饮片清洗,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有些中草药具有水溶性,清洗时,一部分有效成分将会流失,另外对于一些粉末状药物,清洗也会有所丢失,而影像药物的疗效,所以不建议煎煮前清洗中草药饮片。
煎煮火候及时间
先用武火(大火)煮沸(5~10分钟)后改用文火(小火),一般第一煎煮20~25分钟,第二煎煮15~20分钟,对于不同种类型的药物,煎煮时间有所不同,如解表药(治疗感冒的药物)一、二煎均较上述时间减少10分钟左右;而滋补类药物较比上述时间延长10分钟左右即可。煎煮完毕后将第一、二煎药物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服用。
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
1.先煎:就是在煎煮上述药物之前对此类药物提前进行煎煮,原因在于诸如龙骨、牡蛎、紫石英、石膏、代赭石、自然铜、鳖甲、龟甲等矿石及介壳类药物质地坚硬,有效成分短时间内较难溶出,因而可先打碎提前煎煮30~60分钟,再同其它药物煎煮;另外对于乌头、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等毒性较大的药物,为减轻毒性,增强疗效,必须先煎1.5~2.5小时,去渣后,再与上述药物进行煎煮,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
2.后下:即在其它药物煎煮即将结束前5~10分钟,将诸如薄荷、藿香、砂仁、檀(沉)香、青蒿、金银花、肉桂等具有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成分以及久煎有效成分容易被破坏的钩藤、杏仁、大黄等中草药均应后下,防止有效成分被挥发或破坏而降低临床疗效。
3.包煎:是对诸如对于滑石、车前子、青黛、蒲黄、旋复花等具有质地粘腻、粉末、气味异常及带有绒毛等类的药物,宜用2~3层纱布袋包好,要松紧适宜,再与其它药物同煎,可防止因药液混浊而粘锅,防止粉末漂浮而不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也可防止绒毛刺激、气味异常而引起咽喉部疼痛不适、咳嗽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4.烊化:适用于阿胶、鹿角胶、饴糖等胶质类药物,因其质地粘腻,煎煮过程中易发生粘锅,甚者影响药物疗效,故而用温水或黄酒类溶剂加热溶化后,与煎煮好的其它药液混合后服用。
5.另煎:对于西洋参(花旗参)、人参、冬虫夏草、藏红花等贵重药物,最好单独煎煮,然后与其它药液混合后服用,避免浪费。
6.冲服:对于琥珀粉、羚羊角粉、珍珠粉、三七粉、牛黄粉等贵重而且煎煮不利于有效成分发挥的一些药物,均宜采用冲服,既可有效防止药物浪费,又可保证药物疗效的发挥。
以上为中草药的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仅供朋友们参考,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建议咨询当地中医师或中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