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几种可能导致肝癌的危险因素
2024-05-31 16:39:44
作者:刘鹏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了解肝癌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肝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肝癌的几种主要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肝癌、远离肝癌。

一、肝炎病毒:肝癌的“隐形推手”

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统计,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肝癌患者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关。肝炎病毒通过血液、母婴传播等途径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细胞内长期潜伏,导致肝细胞损伤、坏死和再生,进而引发肝硬化和肝癌。

预防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1)接种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措施。我国已经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为新生儿提供免费接种服务。对于成年人,如果未接种过疫苗或未产生抗体,也应及时接种。(2)避免血液传播: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避免在非正规机构进行纹身、打耳洞等有创美容行为。(3)母婴阻断:对于HBV感染的孕妇,应在孕期接受规范的母婴阻断治疗,以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

二、黄曲霉毒素:肝癌的“隐形杀手”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强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霉变的食物中,如花生、玉米、大米等。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会导致肝细胞损伤、突变和癌变,从而引发肝癌。

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摄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储存食物要得当:将食物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食物受潮、发霉。(2)食用前要检查:在食用花生、玉米等食物前,要仔细检查是否有霉变现象,如有则应及时丢弃。(3)烹饪要彻底:在烹饪过程中,要确保食物熟透,避免残留的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

三、水源污染:肝癌的“隐形水源”

水源污染也是肝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水中的致癌物质如六氯苯、苯并芘、多氯联苯等,以及蓝绿藻等藻类毒素,都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进而引发肝癌。

为了预防水源污染导致的肝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饮用安全水:选择饮用经过净化、消毒的自来水或瓶装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井水、河水等。(2)定期检测水质:对于使用井水、河水等自备水源的家庭,应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安全。(3)净化水源:对于水质较差的地区,可以安装净水器或采用其他净化方法,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四、酗酒:肝癌的“加速器”

酗酒是导致肝癌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酒精在肝脏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乙醛等,这些物质会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引发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

为了预防酗酒导致的肝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限制饮酒量:成年男性每天饮用酒精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对于已经存在肝脏疾病的人群,应严格戒酒。(2)避免空腹饮酒:空腹饮酒会加速酒精的吸收和代谢,对肝脏造成更大的损伤。在饮酒前应先进食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以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3)选择低度酒:高度酒的酒精含量高,对肝脏的损伤更大。在饮酒时应选择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等。

五、药物性肝损伤:肝癌的“隐形药物”

一些药物会对肝脏造成损伤,长期大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引发药物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这些药物包括一些抗生素、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等。

为了预防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遵医嘱用药: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案。

(2)定期检查肝功能:对于长期使用药物的人群,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以便及时发现药物性肝损伤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3)避免滥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和保健品,尤其是对于没有明确疗效或存在潜在肝脏损伤风险的药物和保健品。

总之,肝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通过了解肝癌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肝癌的威胁!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