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远离卒中,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2024-05-31 16:41:44
作者:王玉静
作者单位:梁山县人民医院

卒中,又称脑卒中或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导致的急性脑功能障碍。这种突然发生的疾病对人的健康威胁极大,可能导致严重的长期残疾和死亡。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卒中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方法,我们将详细探讨远离卒中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了解卒中的类型

卒中主要分为两大类型: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1.缺血性卒中:这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占卒中病例的绝大部分。它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栓或斑块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中断,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因素。

2.出血性卒中:这类型的卒中则是因为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渗入脑组织,从而引发脑出血。这种卒中通常与高血压或脑动脉瘤等疾病相关。

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

卒中的发生有多种风险因素,以下是主要的几个方面:

1.高血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对血管造成持续压力,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血管破裂。

2.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狭窄:血管壁脂肪沉积形成斑块,会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风险。

3.心脏病:如心房颤动会使血栓形成,进而可能引发卒中。

4.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这些血脂异常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直接导致缺血性卒中。

5.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会损害血管,增加卒中的风险。

6.吸烟和过度饮酒:吸烟可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过量饮酒则可能升高血压,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7.年龄、遗传和种族:随着年龄增长,卒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同时,有家族史或特定种族背景的人卒中风险较高。

8.肥胖和缺乏运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增加卒中的风险。

预防卒中的措施

防患于未然是应对卒中的最佳策略。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控制血压:定期检查并维持正常血压水平,是预防卒中的重要措施。高血压患者应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并定期监测血压。

2.健康饮食:饮食在预防卒中中起到重要作用。建议选择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避免过量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3.戒烟限酒:避免吸烟是保护血管健康的重要一步。同时,限量饮酒,每日饮酒应不超过适度范围,避免大量饮酒对心血管的损害。

4.适量运动:保持规律的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如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改善心血管健康。

5.管理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血糖,同时管理高胆固醇水平,按时服用药物,并定期监测血糖和血脂。

6.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可能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等。特别对于有卒中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体检尤为重要。

7.控制体重:避免肥胖,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维持健康的体重。

卒中的急救处理

尽管我们尽一切努力预防,但有时卒中仍会突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的急救处理至关重要,可以显著减少卒中的损害。

1.识别早期症状:掌握卒中的早期症状非常重要,常见的症状包括:(1)突然的单侧面部、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2)突然的混乱、说话或理解困难。(3)突然的视力模糊或丧失。(4)突然的行走困难、头晕、失去平衡或协调。(5)突然的严重头痛。

2.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尽快送医院进行专业处理。时间就是大脑,及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3.FAST测试:FAST测试是一种快速识别卒中症状的方法:(1)Face(脸):请患者微笑,观察一侧面部是否下垂。(2)Arms(胳膊):请患者举起双臂,观察是否有一侧无力下垂。(3)Speech(语言):请患者重复一句简单的句子,观察是否有语言含糊或困难。(4)Time(时间):如果发现上述任一种症状,请立即打急救电话。

康复与长期管理

卒中后的康复和长期管理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医学检查,监测身体状况,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和家庭的关爱也对康复过程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卒中的类型、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防范这一严重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治疗相关疾病,都是远离卒中的重要步骤。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您提高对卒中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