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护理管理工作成果将直接影响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当下住院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不断提升,对于护理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病区护理管理涉及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专科护理等多项工作,只有融入安全文化理念才能够提升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意识,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依从性,避免患者出现影响治疗的行为,同时也杜绝护理人员的违规操作,进一步提升整体护理管理质量,保障住院患者生命安全。“医院安全文化”最早由国外学者于2003年提出,指的是以安全为核心开展各项临床护理与管理工作,提升安全的优先级,强调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作用。 病区环境安全文化管理 部分住院患者存在器官功能障碍问题,其自主活动能力有限,日常生活存在安全隐患。为确保他们的安全,护理人员应融合安全文化,重视病区的安全管理。具体来说,可在走廊、卫生间和病房内安装扶手以方便患者行走,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语如“小心滑倒”、“注意安全出口”等,时刻提醒患者注意安全。考虑到患者可能因视力不佳或生活不能自理而在整理物品时遇到困难,护士应主动协助患者确保物品摆放整齐,通道畅通无阻。另外护士还应重视病房环境的整洁与干燥,定期清理病区,防止因地面积水而导致患者滑倒。对于视力极差或患有其他严重病症的患者,建议患家属24小时陪护,以确保患者安全。同时,护理人员应帮助新入院的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包括病床单位、卫生间的使用、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的位置等,以便他们与医护人员保持紧密联系。 用药安全文化管理 要想提高给药安全性就应当优化、规范给药的流程,为病区给药安全护理提供依据。护士接收药品并保管时应详细记录药品基础信息,包括药品名称、性质、存放要求、具体应用等,在强化护士科学保管意识的同时也能够深化其对于不同药品保管要求的认知,进而根据保管要求区别保管高危药品、毒麻药品、普通药品,避免药品受潮变质,并根据管理要求定期检查药品。护士是保管药物、给药的重要主体,医院应针对护士给药护理构建完善的工作制度,内容包括常用病区药物的配制、病区药物的查对、护士巡视、无菌操作、输液反应应急管理等,进一步规范护士病区给药与药物管理的行为,提高病区用药安全。此外,医院还应组织病区护士学习药物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安全用药的意识,培养医护人员的慎独精神,并通过知识讲座为其补充更多安全用药与给药操作的理论知识。 护理人员安全文化管理 护理人员是实施病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主体,因此科室应将安全文化融入护士培训活动中,深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意识,在护理管理中践行安全文化内涵。病区护士长应组织开展护士安全知识培训及警示,总结临床实践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安全隐患,同时定时对护士临床护理知识、护理操作技能等进行考核。进一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将安全文化融入日常培训中,加强病区安全护理管理,维持病区住院患者的稳定状态,预防住院不良事件。 心理安全文化管理 在住院患者心理护理中融入安全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预防生理应激,改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可通过娱乐和运动等方式来转移患者注意力,舒缓其情绪,同时鼓励患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各类活动,如练习书法、下棋、绘画等,帮助患者舒缓气机,滋养心神。当患者感到心情低落时,可以借助优美的音乐和迷人的景色来调节情绪,将负面情绪转移到美好的事物上。此外,散步、打太极拳、游泳等运动方式也是很好的选择,它们能帮助患者缓解身心的疲惫和紧张,恢复平静的心情。护士还可指导患者去参与那些能让他们感到快乐的活动,以此消解内心的悲伤。例如联欢会、体育活动等,以此营造欢乐的氛围,从而帮助患者克服悲伤情绪。
综上所述,医院应当将安全文化融入院区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意识,通过加强病区环境、用药、护理人员文化、患者心理安全护理管理,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预防住院不良事件,改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