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PET/CT检查:为什么它是癌症诊断的重要工具?
2024-05-31 13:29:26
作者:方建芸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核医学科
世界癌症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发癌症患者人数达到406.4万,全年因癌症死亡人数则达241.35万,这惊人的数字证实了癌症对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危害性。实际上,大部分癌症死亡患者均错过了早期诊断和最佳救治时机,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发生了癌细胞扩散、转移,增加了治疗难度,造成了严重后果。因此癌症早期诊断是癌症治疗的关键,PET/CT就是临床上用于癌症诊断的工具,可精准展示组织结构与生化分子信息,为癌症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什么是PET-CT检查? PET-CT 检查实际上就是PET 和CT 融为一体的影像学检查,通过CT能精确定位病灶的解剖位置,通过PET显示病灶的功能和代谢,再通过计算机软件将两种图像融合在一起,而这样的图像就能够展示肿瘤及其病灶位置信息,为肿瘤疾病定性、定量、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也能够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提升治疗方案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PET-CT如何进行癌症诊断? 18F-FDG PET/CT是通过向人体静脉注射参与肿瘤代谢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显像剂,进而通过PET/CT显像,以确定病灶的部位、大小及代谢活性的一种新型诊断技术。它可以准确探测肿瘤相关的淋巴结和发现远处转移病灶,在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8F-FDG是葡萄糖的类似物,而葡萄糖是维持人体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活动所需能量的关键来源。与正常细胞相比较,恶性肿瘤细胞异常活跃,其行为就如同一个贪婪的“贪吃蛇”,疯狂地“掠夺”体内的营养,特别是葡萄糖的摄取量远超过其他正常组织细胞。基于这种特殊的代谢特性,18F-FDG作为示踪剂被注射到体内后,它会选择性地聚集在那些“食欲旺盛”的肿瘤和其他病变组织处。在检查过程中,这些区域就会在图像上形成与正常组织截然不同的浓聚团。医生通过分析这些浓聚团的图像和参数,可正确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如果把病灶比作难以察觉的白蚁,那么PET-CT的显像技术就如同一个高精度的GPS追踪器,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到那些“酷爱吃糖”的白蚁,使它们无处遁形。 PET-CT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3.1优势

PET 检测采取的是核素定位成像原理,期间使用的核素大多为生命体基本放射性同位素,其能够标记生命体常见物质和元素,如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等,之后参与人体代谢排出体外。在整个标记与检测的过程中,PET所用核素药物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且因其容易合成,更拓宽了检查技术的应用范围。与单一的CT技术相比,PET 检测能够反映细胞分子水平的病变,有效提高了肿瘤检测结果的灵敏度,且能够满足肿瘤疾病早期诊断的需求,这对肿瘤疾病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PET-CT兼具PET和CT的优点,检测精度高,其独特的图像融合技术能更准确的检测病变,并能发现大于0.5cm的早期肿瘤病变,基本不会被误诊。结合PET 技术后,检查过程应用了电子准直技术,这样就可改善之前机械准直的误差问题,进一步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电子准直检测下,PET-CT检查过程中所需放射性物质剂量也会减少,这对于保障患者健康和安全有积极意义。

3.2劣势

PET-CT在癌症诊断中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其同时也会因X 射线与γ射线作用产生辐射,不过辐射剂量是在安全范围内。此外,PET-CT 设备价格与诊断费用比较高昂,其设备购置费用超过一千万人民币,单次检查费用则达到一万元人民币,这对于医院和患者都是较大的负担。 PET-CT检查是否安全? PET-CT是一种安全、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检查中常用的显像剂18F-FDG。18F-FDG半衰期为108分钟,半衰期很短,经过一个半衰期后,放射性核素活性就会减少到原来的一半,经过10个半衰期,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基本排出体内。受检者可以通过多喝水来加快18F-FDG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综上所述,PET-CT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应用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估等方面,是目前医学上的最先进、最高端的查癌神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