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羊水栓塞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生产时羊水中的粪便、胎脂、脱落的皮屑等通过胎盘的静脉流入产妇的血液中,然后经过循环系统进入产妇的肺部,进而导致肺部血管的堵塞,阻断了肺部的血液供应,导致肺功能的下降,从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的症状。同时还对产妇的心脏功能造成影响,导致胸痛、心力衰竭等症状发生,甚至出现四肢痉挛、血压下降等全身性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大出血、休克等症状。
2.羊水栓塞的易发人群
2.1高龄产妇
年龄>35岁的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比较高。
2.2多次生产的产妇
生产的次数越多,发生羊水栓塞的几率越高。
2.3胎停的孕妇
胎停后有一定几率出现羊水栓塞。
2.4胎儿窘迫
胎儿窘迫,羊水的浑浊度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升高。
3.羊水栓塞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3.1前驱症状
部分产妇会出现一些非特异的前驱症状,如烦躁、焦虑、乏力、呕吐、恶心、头晕、寒战、胸痛、心慌、呼吸急促、呛咳、憋气等。
3.2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症状
发现呼吸困难、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抽搐、心动过速、低血压性休克、肺部、湿啰音、休克等,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无脉性室速、心室颤动等症状,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死亡。
3.3凝血功能障碍
大部分患羊水栓塞的产妇往往会出现凝血功能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胎儿娩出后的大量出血。
3.4急性肾衰竭
如果伴有肾脏的微血管栓塞,可能会出现无尿、少尿、急性肾小管坏死等症状。
3.5多器官衰竭
羊水栓塞的产妇往往存在全身多器官的衰竭,包括心肺系统、肾脏系统、凝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
4.羊水栓塞怎么办?
4.1多学科救治
羊水栓塞是一种产科急症,病情发展快,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心脏骤停、出血性休克等危重急症。因此医院应该组建多学科的应急救治队伍,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治方案,并应用于实际中。
4.2供氧
羊水栓塞时产妇的肺动脉发生痉挛,增加了肺部血液流通的阻力,给右心室施加了供血压力,同时肺部流向左心房的血液减少,减少了左心室的输出量,进而导致血压的降低,以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甚至出现心脏骤停的状况。因此出现了羊水栓塞后应该尽快解除肺动脉高压。因此应该给予呼吸支持,通过通气、供氧等方式满足产妇身体的氧气供应,必要时可气管插管。同时还应该进行药物治疗:其一,给予前列环素,舒张患者的血管,降低血小板的聚集,避免血栓的形成。其二,给予一氧化氮、西地那非,缓解产妇血管的痉挛,使产妇能够尽快恢复肺部的血液供应。其三,给予氨力农、米力农等,扩张产妇血管的同时纠正心力衰竭,使产妇尽快恢复心脏的功能,这些药物在接触肺动脉高压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四,给予氨茶碱,扩张支气管冠状动脉的平滑肌。其五,给予酚妥拉明,降低肺循环、体循环的阻力。
4.3抗休克
大量出血是羊水栓塞的主要临床表现,因此应该正确评估出血量,然后进行止血及容量治疗,也就是实施个体化的补液方案,避免产妇由于失血过多而死亡。补液时需要遵循按需而入的原则,控制好补液的速度和总量,维持产妇血容量的同时避免出现组织的水肿。同时还应该观察产妇的情况,避免心衰、肾衰的发生,还应该预防感染。
结论:羊水栓塞是产科的危重急症,因此应该仔细观察产妇的状况,及时发现羊水栓塞的发生,并进行正确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