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与防护
2024-05-31 13:45:12
作者:李素英
作者单位:简阳市人民医院
手术室是麻醉剂、化学药品和病毒感染的高危区,需要用到手术刀、剪刀、血管钳等高风险器械,职业性损伤的发生率很高。其中血源性职业暴露最为常见,后果最为严重,手术室护士因其特殊的职业特性,其接触风险高于其他科室,属于高危人群,对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1.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

1.1 锐器伤害:针和剪刀等锐器是造成护士职业接触的主要原因。

1.2 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或被污染的物体,例如伤口敷料、床单等。

1.3 呼吸道传染病:长期近距离接触患者,特别是有传染病的患者。

1.4 长期暴露于有毒物质,如化学消毒剂、药物等,会引起皮肤、眼睛、呼吸道的刺激。

2.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后该怎么做 

2.1 立即停工,向护士长及有关领导汇报。

2.2 尽可能的采取挤压伤口、冲洗等急救措施来降低感染的危险。例如当皮肤或黏膜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或排泄物后,立即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反复冲洗5分钟以上;如果眼睛不小心沾到这种物质,一定要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如果是刀伤,首先要在伤口周围轻轻的挤压,尽量把血挤出来,再用肥皂水或者清水反复冲洗5分钟以上,同时用0.5%的碘伏消毒创面。

2.3 填写职业接触登记表,提交相关部门做登记及评价。

2.4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如接种疫苗、应用抗感染药物等,如 HIV阳性或疑似患者,应及时报告,并给予预防性药物(如抗病毒药物),定期检测 HIV抗体及病毒载量。

2.5 与护士长及相关部门保持联络,及时掌握最新情况及预防措施。

3.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

3.1手术室始终存在着较高的感染风险,所以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之前都要穿好防护用品,做手术的时候要全神贯注,术中利器的传递应该用容器来传递,不能将医疗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混放在一起。在使用刀具及器械时,一定要注意轻拿轻放的原则,用完后要及时处理,以免在搬运器械或手术后整理所用物品时划破护具及皮肤,减少感染的发生。

3.2 如果在接触过程中有可能被感染,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把感染的病毒在最初阶段杀死。

3.3 在工作中要注重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规范化的预防理念,把患者的排泄物和体液都当作传染源来对待,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使护理工作规范化。①各种针头使用后不得随意弯曲、折断,切勿将针头退回针帽或徒手分离使用后的针筒及针头;如果针帽一定要退回,应采用单手回套针帽的辅助工具。②用完的各种穿刺针应立即投入利器回收箱内,按医疗废弃物防护标准进行处置。③锐器回收容器应具有防穿刺、防漏的特点,其大小应能存放各种锐器,并加盖保管。④存放受污染锐器的容器在移出前应进行评估,如发现可能发生穿刺或泄漏时,应将其置于第二层密封、防刺、防漏的容器内。

3.2 不规范的操作是造成血液传播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对所有有暴露危险的人,特别是实习医生、护工等医务知识不够丰富的人,定期开展医学知识培训,加强他们的医学知识,增强他们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

3.3 应对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进行严格的制订,并对应急程序进行完善,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加强防护训练,普及安全针具,减少锐器伤,加强安全注射的宣传。同时要注意加强疫苗接种,为暴露人群提供免费的药物预防和血液检查,并定期进行高风险疾病的疫苗接种。

3.4 对患者的血清抗体有完整的认识。应了解所负责患者的血清学检查结果,考虑到所有患者都有可能经血液传播疾病,在穿刺过程中要采取规范的预防措施对有明确血源性传染病的患者进行各种穿刺操作时,应佩戴双层手套;对无法配合的患者进行穿刺时,应由他人协助。

以上就是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与防护相关知识,希望在阅读后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