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肝脏疾病:预防胜于治疗
2024-05-31 14:11:48
作者:卢细明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之一,它扮演着多种重要的生理角色,包括解毒、蛋白质合成、胆汁分泌、储存能量等,然而,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肝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本文将从科学性和易读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来减少肝脏疾病的风险。

一、肝脏的基本功能与常见疾病

肝脏是人体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器官,它不仅参与了多种生化过程,还在维持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肝脏的一些基本功能:⑴解毒:肝脏具有强大的解毒能力,能够将各种有毒物质,如酒精、药物代谢产物、环境毒素等,转化为更易排出体外的形式,从而保护身体免受伤害。

⑵代谢:肝脏在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帮助分解脂肪,合成必需的蛋白质,并调节血糖水平,确保能量的稳定供应。

⑶胆汁分泌:肝脏产生胆汁,这是一种重要的消化液,能够乳化脂肪,促进其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

⑷储存能量:肝脏能够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在身体需要能量时,肝糖原可以迅速转化为葡萄糖,供身体使用。

2.肝脏疾病是一类影响肝脏正常功能的疾病,常见的包括:⑴肝炎:由病毒、酒精、药物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

⑵肝硬化:长期的肝脏损伤和纤维化导致肝脏组织变硬,功能减退,可能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

⑶脂肪肝:由于脂肪在肝脏中的过度积累,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肝病。

⑷肝癌:肝脏恶性肿瘤,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一旦确诊,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二、不良生活习惯对肝脏的影响

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肝脏健康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良习惯及其对肝脏的潜在影响:

1.饮酒:长期过量饮酒是导致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酒精在肝脏中代谢,过量饮酒会损害肝细胞,引起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2.不健康饮食:高脂肪、高糖的饮食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形成脂肪肝,长期不健康饮食还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缺乏运动:运动不足会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这不仅影响整体健康,还特别增加患脂肪肝和糖尿病的风险,进而影响肝脏健康。

4.药物滥用:某些药物,尤其是未经医嘱的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不当使用药物会增加肝脏的负担,甚至导致药物性肝炎。

三、预防肝脏疾病的日常生活措施

预防肝脏疾病需要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

1.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应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避免过量的红肉和油炸食品,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和鱼类。

2.适量饮酒:酒精是肝脏的直接毒素,适量饮酒意味着限制酒精的摄入量,建议男性每天不超过两份酒精饮料,女性不超过一份,以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3.规律运动:定期进行体育活动可以提高新陈代谢,帮助控制体重,减少脂肪肝的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4.避免药物滥用:所有药物都应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购买和滥用药物,某些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潜在毒性的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定期体检:通过定期的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肝脏问题,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肝功能测试,特别是对于有肝病风险的人群。

四、肝脏疾病的早期信号与应对

了解肝脏疾病的早期信号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乏力和食欲不振:这些可能是肝脏功能下降的非特异性症状,如果出现持续的乏力感和食欲下降,应及时就医。

2.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时,皮肤和眼睛可能出现黄色,这是肝脏疾病的一个明显信号。

3.腹部不适:肝脏位于腹部的右上方,任何持续的腹部不适,特别是右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都可能是肝脏问题的征兆。

肝脏疾病虽然普遍,但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显著降低患病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和定期的体检是预防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记住,预防总是胜于治疗,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为肝脏健康采取行动。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