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卫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有12亿以上的更年期妇女人口。中国更年期女性(40-64岁)已超过2亿,约96.6%的妇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状影响身心健康,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今天,我们就聊聊“更年期失眠”,帮助大家如何优雅度过这段特殊时期。一、中医角度认识女性更年期失眠
祖国医学中,更年期失眠属于“绝经前后诸证”“不寐”“不得眠”“脏躁”的范畴。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说明女性不同阶段的生理变化:“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七七”意指女49岁左右,冲任二脉功能逐渐减退,肾气渐衰,天癸将竭,阴阳失调,月经逐渐闭绝,生殖能力逐渐丧失,肾阴不足,精血衰少,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不得眠。
有报道称在围绝经期女性群体中,失眠的发生率高达65.1%,若不及时控制,日久可能导致更年期女性心血管疾病、肿瘤、阿尔茨海默病等患病率升高,严重影响更年期女性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甚至给整个家庭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告别更年期失眠,中医治疗来帮忙
1.穴位按摩:日常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来改善睡眠质量,颈部安眠穴和头顶部百会穴进行轻柔的按摩有助于平静思绪,缓解焦虑和烦躁,促进放松和深度睡眠。每天1~2次,每次按摩5~10分钟。 中药足浴:可睡前使用具有安神功效的中药包放入沸水中浸泡后降温到38℃~40℃进行足浴,时间15~20分钟,达到夜间阳入于阴而寐的目的。 3.耳穴压豆:采用王不留行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内分泌、卵巢、神门、交感等穴位,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从而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每周2~3次。
4.穴位敷贴:将安神的药物(肉桂、酸枣仁等),按照相应比例制成药膏,睡前贴敷于涌泉、神阙穴等穴,药物作用于经络,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安然入睡。
5.针灸:通过对相应穴位的刺激,调节人体阴阳之盛衰,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根据患者的辨证常选取百会、神门、内关、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心俞等穴位。
三、女性如何正确应对更年期的到来?
1.起居有常:遵循阴阳消长的规律,养成良好习惯。子时(23:00~1:00)睡眠效果最好,为了子时处在熟睡状态,建议每晚11时之前按时入睡,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改善睡眠环境,如调整卧室温度、湿度、光线等,营造舒适的睡眠氛围。
2.运动锻炼:中医认为失眠多与心肝肾相关,且以虚为主,而运动可强健五脏,加速周身血脉的运行,调节呼吸运动,调理全身的气机,自然也就可以改善睡眠。运动方式建议八段锦、太极拳等,每天1~2次,循序渐进进行。
3.饮食宜忌: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下降,所以体重容易增加,因此一定要均衡饮食,合理搭配,保证优质蛋白,如牛奶、豆制品等。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下午至晚上不饮浓茶、咖啡,以免加重失眠症状。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多吃高钙食物也有利于减缓骨质流失,还能镇静情绪、减轻焦虑,让人更好进入睡眠状态。
4.舒缓情志: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中医五行音疗根据五脏的生理节律,以五音调为基础,调节身心。可以在每天的19:00-23:00,选取传统乐曲《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都是良好的催眠佳曲,从而疏解郁闷,帮助入睡。
小结: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睡眠占据人类生命的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睡眠状态是反映健康状况的重要表现。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锻炼,掌握饮食宜忌、保持心情愉悦,能很大程度上预防或减轻失眠。但如果有失眠症状比较严重、失眠长期无法改善、伴随严重焦虑或抑郁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