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探索“视界”危机——视网膜脱离的成因与治疗
2024-05-31 15:05:49
作者:张新桥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 眼一科

在人体的精密结构中,眼睛无疑是其中最为神秘和复杂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我们感知世界的窗口,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然而,当这个窗口出现裂痕,我们的视界便会遭受威胁,这便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视界”危机——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的成因

视网膜,位于眼球的后部,是一层透明的薄膜,主要负责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解析。当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出现分离,形成间隙,并在其中积聚液体时,就发生了视网膜脱离。这种情况会导致部分或全部的视觉功能受损,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视网膜脱离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这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脱离类型。当视网膜发生变性、萎缩、变薄,或因外伤、玻璃体牵拉等原因形成裂孔时,液化的玻璃体便会通过这些裂孔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导致视网膜脱离。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及高度近视患者中较为常见。

非裂孔性(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这种类型的视网膜脱离通常是由其他眼病产生的渗出液积聚在视网膜下引起的。常见的原发病包括葡萄膜炎、Coats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视网膜或脉络膜发生炎症、肿瘤、血管病变等,进而产生渗出液,引发视网膜脱离。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这种类型的视网膜脱离通常是由于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增生条带牵引引起的。患者往往有外伤、炎症、反复玻璃体积血和眼内手术史等。这些因素会导致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增殖膜或机化组织收缩,进而牵拉视网膜,使其发生脱离。

视网膜脱离的诊断

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详细的眼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眼科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的眼底,观察视网膜的状态和是否存在裂孔。同时,还会进行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影像学检查,以更准确地评估视网膜脱离的程度和范围。

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旨在尽快复位脱离的视网膜,恢复其正常功能。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1.一般治疗:在确诊视网膜脱离后,患者应尽量减少头部及眼球的活动,避免揉搓眼睛,以防止视网膜脱离面积进一步增大。同时,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眼部保护和护理。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可以选择激光手术、巩膜外加压联合冷冻疗法、玻璃体切割术等不同的手术方式。这些手术方法的目标都是封闭视网膜裂孔或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

⑴激光手术:对于较小的视网膜裂孔引起比较局限视网膜脱离,医生可以使用激光光凝技术来封闭裂孔。这种手术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治疗视网膜脱离的首选方法之一。

⑵巩膜外加压联合冷冻疗法:巩膜外加压联合冷冻疗法是通过冷冻视网膜裂孔周围的组织,使其产生瘢痕并封闭裂孔,并使用巩膜垫压组织形成加压嵴利于裂孔贴敷,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一些不适合进行激光手术并且裂孔偏小,视网膜脱离范围较小的患者。

⑶玻璃体切割术:对于较严重的视网膜脱离,医生可能会选择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或硅油填充术。这种手术方法需要在患者眼内注入气体或硅油,以将脱离的视网膜压回原位。术后患者需要保持特定的体位,以确保气体或硅油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药物治疗:在手术治疗后,医生通常会给予患者一些眼部药物,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诺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以预防或控制眼部炎症。这些药物有助于减轻术后不适症状,促进视网膜的恢复。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视力丧失甚至失明。因此,一旦出现视力下降、视野中出现固定阴影等疑似视网膜脱离的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及时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护理,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恢复正常的视力功能。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眼部健康的保护意识,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