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胎盘早剥
1.什么是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指的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这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且胎盘早剥起病急,发展快,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危及母亲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2.胎盘早剥的原因
(1)血管病变:如果孕妇患有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伴随全身血管病变,以及慢性肾炎引起的肾性高血压等疾病,都可能会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这些疾病可能会导致底蜕膜层的螺旋小动脉发生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毛细血管缺血坏死,最终形成血肿,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2)机械性因素:当孕妇的腹部受到外力撞击、挤压或是在分娩过程中行外转倒术矫正胎位等机械性因素,都可能会导致胎盘早剥。此外,羊膜腔穿刺的过程中对胎盘造成的损伤也有可能导致早剥。
(3)宫腔内压力变化:如果宫腔内压力骤减,或是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都可能会导致胎盘早剥。例如羊水过多导致破膜时羊水迅速流出,双胎或多胎妊娠中第一胎儿娩出太快,都可能会引起宫腔内压力骤减,从而诱发胎盘早剥。
(4)其他因素:此外,高龄产妇、吸烟饮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绒毛膜羊膜炎、有血栓形成倾向等因素,都会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
3.胎盘早剥的症状
(1)腹部疼痛:孕妇可能会出现突然性的腹部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为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性的。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因剥离面的大小和胎盘后积血的多少而有所不同。此外,部分孕妇的子宫会出现增大情况,并伴有痉挛性收缩。触摸时,腹部可能硬如桌面,且存在明显压痛。
(2)阴道出血:孕妇会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出血的颜色可能为暗红色。有时候出血量可能不多,但这也代表了大量血液可能仍留在宫腔内,也被称为隐性出血。
(3)胎儿异常:胎盘早剥还会影响到胎儿的氧气供应,导致胎儿出现心律不齐、胎动减少或胎心音不清晰等症状。此外,也可能出现胎儿部位不清的情况。
二、如何预防胎盘早剥?
1.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是预防胎盘早剥的基础措施。产前检查不仅可以监测胎儿的生长和发育情况,还能及时发现孕妇的身体异常情况,例如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都是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一旦发现,孕妇应当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孕妇在妊娠期间应当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同时,孕妇还应当保持营养均衡的膳食搭配,每日摄入充足的营养,以免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如果孕妇存在吸烟饮酒等习惯,应及早戒掉,避免有害物质对胎儿造成损害。此外,孕晚期应尽量采取侧卧位休息,避免长时间仰卧,导致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过久,影响健康。
3.避免外力撞击
在孕期,孕妇应该尽量避免腹部受到外力的挤压或撞击,在行走或是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摔倒或碰撞。妊娠晚期应当避免进行性生活,以免对子宫和胎盘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孕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长期的负面情绪也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控制高危因素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例如高龄、多产或是存在胎盘早剥史等人群,应更加注意预防。同时,如果孕妇患有高血压、慢性肾炎等疾病,也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控制病情。
胎盘早剥作为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对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只有深入了解其病因、症状以及预防措施,才能减少其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从而更好地保护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