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方审核有哪些结果
处方审核之后处方可以分为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合理处方可让患者根据处方购买药物,并遵医嘱用药,获得良好的用药效果。不合理处方则包括不规范处方、超常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等,其中不规范的情形有:(1)处方前记、正文、后记内容存在缺失等项目,一般都是因医师漏写引起。由于医师书写不规范、字迹比较模糊、字迹难以辨认等,也可将其作为不规范处方。(2)处方上医师的签名不规范,或者没有签名,签名与签章留样不一致等。(3)处方没有明确诊断,或诊断书内容不全。(4)处方没有得到药师适应性审核。(5)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门诊处方当中药物使用量超过7天,急诊处方用量超过3天。(6)化学药物、中成药以及中药饮片开具处方时没有分开。(7)医师开具的处方药物当中涉及到抗菌药物,但是没有根据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规定使用。(8)单张门诊、急诊处方当中药物品种超过5种。
用药不适宜的处方包括:(1)处方用药与患者的疾病不适宜;(2)处方当中用药重复等情况;(3)联合用药不适宜;(4)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5)药品剂型以及用药方式不适宜。
超常处方包括:(1)患者无适应症给药;(2)处方中没有正当理由使用高价药;(3)无正当理由为同一个患者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4)超说明书用药。
二、为保证用药安全的处方审核方法
1、医院信息系统助力处方审核:目前大多数公立医疗机构已经或即将遵循处方审核流程开展处方审核,流程为:医生开具处方后由药师进行审核,通过之后方可划价收费,配药发放给患者,如审核不通过需及时与医生沟通,修改处方,或者明确维持原来处方的原因,而后再次进行审核处方,通过后即可划价收费,未通过即拒绝该处方,需要医生重新开具处方。医院信息系统助力处方审核,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通过系统承担非人力必须完成的部分,予以决策支持。在处方审核当中,系统优势功能比较多,能保证处方审核安全性以及便捷性,如有灵活信息交互平台以及可信的数据库进行配合,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对患者接受救治的流程予以必要的调整,对医护人员开展培训,有助于提升处方审核安全性、有效性。
2、处方前置审核:日常诊疗工作中,药师是处方审核工作首要责任人,既往医院采用医生开具药方、先收费、再审核等方式,如医生与药师之间存在药物适宜性理解不同等问题,就会影响到药方审核效率,进一步增加患者就医时间成本。因此通过处方前置审核方式,要求医生在开具处方之后就要经药师同步审核,如审核期间存在处方用药问题,医院合理用药系统就会弹出提示窗口,此时医生可以根据意见修改处方,再次让药师审核。对于药师审核仍然不能通过,药师就要与医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只有药师与医生相互之间达成一致的意见且无异议,才能开具处方让患者缴费。通过处方前置审核方式可保证患者拿到的每一张处方都经过双重保险,通过医生与药师的双重审核方式,有助于保障患者用药,也能改善处方审核流程。
3、处方审核内容:在处方审核中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为合法性审核、规范性审核以及适宜性审核,保证药物处方合法、规范,且适宜,尤其是对于特殊群体用药情况,应该要观察是否存在禁忌药物,加强处方审核。
综上所述,处方审核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应该予以重视,掌握处方审核内容、采用医院信息系统助力处方审核、处方前置审核等方式,有助于监测处方规范性、安全性、合法性,同时还能通过医生与药师之间的合作,动态监测患者用药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