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小机器,有大用处——植入型心电监测仪
2024-05-31 16:53:51
作者:王婷婷
作者单位: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
前几天接到一个急救电话,一个老人突然晕倒在路上,路人叫了患者半天,老人并未清醒,这时有人就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的时候老人自己醒了,向众人道谢之后,说自己之前也是有好几次这样,但是去医院接受了诸多检查,并未发现问题,老人也非常疑惑。这时救护车来了,带着老人进入医院,接受了诸多的检查,排除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等疾病,依然没有发现问题。这时医生建议老人:“可以尝试应用长时间的检测设备,如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对心律进行随时检测,且电力可以持续应用3年呢”。老人听了建议,自身非常心动,但还是存在诸多疑问。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植入型心电监护仪的介绍吧。既可以解答老人的疑问,也可以增强国民的认知,有助于植入型心电监护仪的推广与应用。

首先我们要知晓植入型心电监护仪是什么?有什么优点?

1、植入型心电监测仪是什么?有哪些优点呢?

1.1 植入型心电监护仪含义

这是在皮下工作的一种心血管电子器械,英文简称为ICM。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电活动进行长时间的检测,有效改善体外检测时间短、检测不持续和依从性较低等问题,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拥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

1.2 植入型心电监护仪的优点

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植入型心电监护仪看作可以进入身体的“侦探”,24h待命,时刻准备找出心源性疾病的原因,其作用类似于生活中的“行车记录仪”。临床中植入型心电监护仪拥有检出率较高的优点,借助长时间的自动检测、患者主动触发等方式进行记录,在智能算法的作用下,显著提高检出心律失常时间的概率。和常规动态心电图比较,其检出率是常规诊断方式的7.3倍,拥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该器械还拥有安装简单和方便的优点,只需要为患者进行局部的麻醉,做一个小切口,放入器械就可以完成了,这项操作现如今经常在门诊中操作完成。而且植入型心电监测仪拥有依从性较高的特点,体积小,植入身体之中,患者接受度较高,还可以符合远程医疗的需求,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那么植入型心电监护仪为哪些人群提供了便利呢?具体应该如何植入呢?

2、植入型心电监护仪经常应用在哪些人群中?又被应用在哪些位置呢?

2.1 适用人群

在实际临床中经常把植入型心电监护仪应用在隐匿性卒中患者之中。因为在实际的临床中隐匿性卒中需要长期的检测才能发现房颤,确定疾病的病因,为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同时还会应用在不明原因晕厥的人群,就是类似本文开头的老年人,确定晕厥的具体原因。另外还把植入型心电监护仪应用在筛查与管理房颤之中,控制患者的病情,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

2.2 植入位置

最佳的植入位置是植入型心电监护仪和患者的第四根肋骨隙的胸骨有着45°的距离,对上端进行固定,位置在距离胸骨缘左侧2㎝的位置。如果患者这个位置不能进行植入,可以退为其次选择和第四根肋骨隙上平行的胸骨缘,控制距离为2㎝左右。另外还可以选择乳房下皱襞植入,保证第五根肋骨隙的胸骨和器械呈现直角的状态,固定器械的末端,距离依然为2㎝。

那么是否放入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就没有其他事情了?不需要任何注意事项吗?

3、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应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在实际操作之后,并不是植入后就表示完成了,还是要注意相应的事项,确保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可以正常工作。其中要对植入位置的情况进行观察,判断是否存在红肿、出血和瘀斑等问题,一旦出现任何一个症状,要及时就医。

并且要掌握植入型心电监测仪的应用方法,接受随访工作,保证该器械和其他植入器械之间的距离在7.5㎝以上。正常情况下在植入完成的30天,要开展随访工作,之后按照3个月一次、6个月一次的频率为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患者出现主动激活时间的原因。

另外需要注意在植入植入型心电监测仪的当天,可以接受核磁共振的检查。但是如果接受对器械操纵与角度造成损伤的其他检查,要及时询问医生,听取医生的建议。

4、晕厥的疾病有哪些?为什么选择植入型心电检测仪?

导致患者出现晕厥的疾病有很多,比如,全脑灌注不足引起的突发、短暂、自限的过性意识丧失,包括心原性晕厥脑供血不足等,若是出现晕厥情况,可以先在医院进行检查,经过诊断之后再考虑治疗。结合老人的病情,植入新型的植入型心电检测仪,查找病因,进而使医生能够准确找到病因,再对其展开治疗。

小结

综上所述,在应用植入型心电监测仪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做好注意事项,以此发挥该器械存在的作用,发现其他疾病出现的原因,维护自身的身体健康。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