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脑卒中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要知道
2024-05-31 16:58:01
作者:王永霞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 急诊科
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这是一种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带了很大的困扰。而科学的脑卒中急救及护理,不仅有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也能很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因此,脑卒中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

一、脑卒中的识别与急救

要做好脑卒中患者的急救,首先要做到疾病的准确识别,如果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一些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可能是脑卒中:

(1)患者一侧面部或者一侧肢体突然感到麻木、无力,或者表现为口角歪斜、流口水等;

(2)突然说话含糊不清,或者难以理解别人说的话;

(3)双眼往一侧凝视的症状表现;

(4)一侧或者双眼视力突然丧失或模糊不清;

(5)眩晕并伴随呕吐;

(6)出现意识障碍或者抽搐。

如果患者突然出现以上一种或者多种症状时,则说明可能是脑卒中,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治疗,而在等待救援期间,患者家属要做好脑卒中的急救,家属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否则更不利于急救的开展。首先,将患者保持平放,避免患者头部抬高,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其次,解开患者的衣服,让其身体保持相对舒适;第三,如果患者呕吐,要及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到呼吸道中,增加窒息风险;最后,在医生到达之前,不能随意给患者喂食、喂水或者服用药物,以免操作不当加重患者病情。

通过对患者的急救,待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了相关治疗之后,还要开展脑卒中的护理。

二、脑卒中的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在一般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变化等,其中包括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以及体温等。患者躺卧时,应将床头抬高30°左右,这样有利于促进脑部静脉的回流,减轻脑水肿症状。此时要让患者保持安静,尽量避免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搬动及刺激,如果要将患者转运,要保持相对平稳并迅速转移,此期间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震动及摇晃。另外还要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及清洁,预防压疮及感染。

2.呼吸道护理

脑卒中患者往往会伴随昏迷,在治疗时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或者通过呼吸机辅助患者通气,对于此类患者,做好呼吸道护理很重要。首先,要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及叩背,促进痰液的排出,并且要及时吸出患者体内的痰液,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其次,对患者开展雾化治疗,通过雾化器让患者将药物吸入到呼吸道内,以此达到稀释痰液、消炎以及解痉的目的;最后,还要定期为患者监测血气分析,掌握患者氧合情况以及体内酸碱平衡的状态,这也为治疗提供了参考。 血压管理 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患者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脑出血加重,反之如果血压过低,则可能对脑灌注造成影响,加重脑缺血。因此要密切关注患者血压的变化,并且每小时测量一次血压,如果患者血压过高,要根据医嘱及时使用降压药物,降压过程要平缓,避免短时间降压的幅度过大。如果患者血压过低,要及时找出原因,并针对性护理,比如补充血容量或者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等。

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脑卒中患者因肢体功能存在障碍,活动受限,血液流通较慢,导致很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因此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护理中,要鼓励患者早期开展床上活动,比如抬腿或者屈伸膝关节等,如果身体恢复较好,可适当下床活动。另外可以穿弹力袜或者使用气压治疗仪对下肢进行挤压及按摩,加速下肢血液回流,同时要观察患者下肢皮肤颜色、肿胀程度的变化,有异常要及时处理。

4.营养支持

脑卒中患者如果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要开展早期营养支持,如果是使用胃肠鼻饲进行营养补充,在鼻饲时要抬高床头30°左右,降低反流及误吸风险。在鼻饲后,要保持一段时间的半卧位或坐位,促进食物的消化及排空。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腹泻或便秘,如有异常,也要及时处理。

总之,脑卒中的急救与护理对患者非常重要,需要患者、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共同努力,只有正确实施相应措施,才能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降低脑卒中对患者及家庭的影响,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