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腔癌发病原因
口腔癌是由多因素造成的肿瘤疾病,环境、遗传均参与其中,吸烟饮酒是最为常见的诱因,酒精存在细胞毒性,可损害患者肝脏抑制免疫功能,增加口腔癌患病风险;口腔不洁净、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反复刺激也有可能诱发口腔癌;激素、免疫指标变化也可增加患病风险;长期口咀嚼槟榔,槟榔中化学物质可在咀嚼过程中形成致癌化合物,诱发机械性黏膜创伤;此外,核辐射、大气污染、工厂纺织纤维、病毒感染等因素也可诱发口腔癌。 口腔癌的癌前疾病有哪些 在各类因素作用下可能诱发癌变的独立疾病被称之为癌前病变。临床中与口腔癌有关的癌前病变如下:学界公认口腔黏膜白斑是癌前病变类型,表现为唇颊黏膜皱纹样颗粒、白色皮损。与嚼槟榔有关的病变是黏膜纤维性改变,长期咀嚼槟榔内致癌物质可能会生成癌细胞积聚于脸颊、口腔黏膜等位置,患者主要表现为口内黏膜萎缩、伴口干、进食痛。癌变率相对较低的类型为扁平苔藓,约为1%,多发生在颊侧黏膜。红斑口腔粘膜红斑也是口腔癌常见癌前病变,其高危程度甚至超过白斑癌变,危害性不容忽视,最常见的位置是舌、口、咽侧。
三、早期口腔癌的表现有哪些
患者舌颊、口咽等部位出现不明原因的麻木和疼痛感,口腔黏膜出现白/红色浸润块,初期也可有黏膜硬结,患者自觉不适,偶有刺激性疼痛。牙痛原因不明,轻触牙齿松动短期内脱落;口腔颌面出现菜化/颗粒状溃烂,黏膜溃疡时间超过2周,长久未愈。
四、口腔科治疗方法
口腔癌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其他疗法包括放、化疗、中医、靶向和免疫治疗,患者行组织活检确诊口腔癌,早期机体状况良好建议行根治切除术,早期治愈可能性较大。对于中晚期口腔癌,肿瘤组织不断增大,常伴淋巴结转移,局部处理病变的同时还需扩大手术范围,行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患者病情、自身躯体状况采取综合性治疗手段。
五、怎样预防口腔癌
需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加强口腔清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日常注意营养均衡,摄入食物种类多样化,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及时治疗口内残根、残冠,早期去除不良刺激,以免慢性炎症长期存在刺激口腔黏膜。社区乡镇应增加口腔癌疾病宣教力度,介绍口腔癌疾病知识,让群众意识到口腔癌危害性,提高认知水平与防范能力。不要讳疾忌医,发现类似口腔癌癌前病变需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诊疗,积极处理和治疗癌前疾病,遵照医嘱定期检查,早期治疗口腔癌5年内生存率可达60-80%。
六、口腔癌护理方法
口腔癌病发后需积极治疗同时辅以护理干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禁吸烟、口腔清洁、饮食调养等。及早戒除吸烟、饮酒等习惯,香烟中含有有害物质尼古丁,可损伤口腔组织,损害其口腔屏障。坚持每日早晚刷牙,三餐后漱口,以免食物残渣在口腔残留,滋生细菌,及时清除牙齿表面附着的牙垢、牙石,定期用复方硼砂漱口液清洁口腔。患者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不进食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黏膜红肿、疼痛症状。同时,患者还需要严格遵医嘱服用治疗药物,配合放化疗,治疗期间保持良好心态,医护、亲友多沟通焦虑,疏解其负面亲故,强化其战胜疾病信心。
总而言之,加大口腔癌科普力度,让社会大众意识到口腔癌疾病危害性,远离烟酒、槟榔、化学物质等高危因素,知晓常见癌前病变表现和早期症状,提高其认知水平,早期发现病症异常,及时接受专业治疗,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