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与安全用药
2024-06-04 11:10:06
作者:梁绍兰
作者单位: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药学部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一旦使用不当可对人造成严重伤害和死亡的药品。高危药品种类复杂,如果使用不合理可能会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高危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具有较高风险,在严重后果发生前采取管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药剂工作是医院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危药品管理,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文针对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以及安全用药的知识进行科普。

1.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方法

常见的高危药品有吗啡类镇痛药、神经肌肉阻断药、注射用化疗药、造影剂、抗心律失常药(静脉途径)等,高危药品划分为A、B、C三级,A级为最高危药品,即使用概率大,错误使用容易威胁患者生命的 种类;B级为中等危险药品,即错误使用对患者生命带来的影响仅次于最危险药品;C 级为低等危险药品,即错误使用对患者生命带来的影响小于中等危险药品。为能够保证临床患者的安全,针对这类药品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培训。药品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药剂科高危药品的管理效果,因此需加强对管理 人员的培训。集中学习高危药品管理手册、纠正错误管理等方式,向其介绍高危药品的种类及用 法用量、禁忌证、适应证、作用机制、易引发的不良 反应及处理措施、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等。

第二,强化验收。药剂科管理人员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做好药品验收工作,保证药品入库安全,及时处理不合格或过期的药品。

第三,四查十对。针对高危药品进行发放以及调配的过程当中,需要西药房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保证药品的剂量、名称、给药途径、适应症等准确无误。

第四,专柜专放。将那些高危药物放在特定的区域或者独有的柜子当中,与其他药品分开摆放,避免出现混淆的现象。

第五,做好建档。运用计算机技术, 做好高危药品管理与分类,并对其种类明确划分。

第六,设立醒目标识。警示标识要醒目,针对性强,且全面,同时做好冷藏与干燥工作。失效期近 3 个月内的高危药品挂上标识牌,以便提醒药剂人员优先使用。

第七,定期检查。确保所存放的高危药品的有效、充足。同时高危安全管理小组不定时抽查,检验高危药品管理 方法落实情况,针对检查中存在问题及时修正。

第八,不良反应监测。针对使用高危药物的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以便于尽快的发现不良反应,并作出应对措施。

第九,用药指导。在使用高危药品之前需要医护人员能够明确药物的注意事项以及药物的指导,并提供相应的书面材料。

第十,建立应急预案。需要针对高危药品在使用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例如药物的使用剂量错误、误服等,确保在这些现象发生之后,能够第一时间快速的应对,减小患者的用药风险。

2.西药房安全用药措施

除了要在西药房针对高危药品制定严格的管理方法之外,在用药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各项安全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药品储存。针对各类高危药品需要定期的检查其药物的有效性以及完整性,药品是否在保质期以内,药品外包装是否破损等情况。

第二,实施准确调配。在西药房工作的药剂师需要在调配药品时能够仔细的针对患者的处方进行严格的核对,针对各种药品的剂量、药品名称、给药的时间、给药途径等各项信息要保证明确之后才能够发放给患者。

第三,完善信息咨询。为患者提供相应的药物信息咨询服务,能够详细的针对患者所提出的疑问进行明确的解答,使患者能够准确的了解各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用药禁忌以及药物和食物之间会产生的相互作用等。此外,还需要在门诊西药房当中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药品的管理,例如,药物咨询软件、电子病历系统等,从而有效地提高高危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准确性。

第四,强化用药指导。在分发药物过程当中,需要临床药剂师能够针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用药指导,使其明确使用药物的时间、使用剂量、使用方法以及与各类食物搭配的注意事项等,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此外,针对那些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在运用高危药品时需要给予重点监控,避免出现用药错误事件的发生。

第五,制度工作规范。在临床西药房当中,针对安全用药的相关措施制定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包括药品的验收、采购、发放、养护等各项流程,从而大大提升临床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科普,能够让大家针对门诊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以及安全用药措施拥有一定的了解。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