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基础常规
1.术前准备工作
为保障手术患者围术期安全,要在术前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否适合手术,实施相关的评估与检查,比如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查或者是X光检查。并且,要让患者在手术前严格的禁饮禁食,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而定。对于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他们一般在术前1-3天便开始流质饮食,结合机体需求完成胃管插管工作,或者洗胃以及术前的肠道灌洗。对于接受结直肠手术的患者,术前三天叮嘱他们服用肠道抗生素以及缓泻药物等。术前要做好备皮处理,对患者的皮肤予以清洁,让患者更换干净的衣物。
2.术中护理
手术室护理工作开展时,护理人员要辅助医生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比如消毒处理、手术器械核对、铺设等。与此同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予以监测,比如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将所得数据记录下来。护理人员也要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比如传递器械、液体输注以及吸引血液等。
3.术后护理
结束手术过后,护理人员需要把患者护送到麻醉复苏室或者是病房中,此时要和病房护理人员交接,或者是留在复苏室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此同时,要查看患者的意识状态、疼痛情况以及呼吸状况,予以相应的处理,比如物理镇痛、按摩或者是协助患者翻身。护理人员也需对患者的创口予以观察,及时完成敷料的更换,并做好伤口护理。
4.饮食护理
手术过后护理人员会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方案,让他们逐步恢复正常的饮食,先流食在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最后过渡到普食,普食要保持清淡,不可以吃过硬的食物。术后饮食方面,千万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要叮嘱患者不可抽烟喝酒。
5.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对手术不了解,或者是害怕手术后恢复情况不佳,所以心理情绪不佳,焦虑、抑郁、紧张等表现时常伴随患者。对此,护理人员要在围术期间展开有效的心理护理,可通过介绍手术安全性以及成功治疗的案例,再或者引导患者听轻音乐,使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6.活动护理
手术以后要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尽早下床活动。在患者卧床期间,可展开被动肢体活动,维持患者血液循环。而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以后,让患者下床活动,锻炼肢体功能。护理人员要控制好运动强度,需保持循序渐进,不可强度过大,以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康复。
围手术期护理注意事项
首先,要做好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查看患者的血压、呼吸以及心率表现等,并观察是否有呼吸困难、感染以及出血的情况,如果有异常必须第一时间通知一声处理。
其次,要做好疼痛管理,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合适的镇痛药物,控制患者的疼痛表现。
此外,要重视起对患者动静脉通路的维护管理,维持通路的清洁与畅通,并注重对敷料以及输液管的更换,防止感染的发生。
最后,术后要预防血栓的形成,协助患者尽早活动,比如帮助患者翻身、按摩肢体,或者是陪伴患者下床行走,从而防止血栓的出现。
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一种方式,除了要保障手术治疗质量以外,还需确保护理质量,以此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针对手术患者围术期间的护理干预,应了解到护理要点以及相应的护理注意事项,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应知晓一点,以上注意事项会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以及手术类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患者要听从医护人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