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处方中君、臣、佐、使属于经典的配伍原则,指的是不同中药在处方里面的功能与角色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来说,“君”一般指的是中药处方中的主药,用来缓解和治疗主要病症;“臣”通常为辅助药物,辅助“君”药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或者用来预防或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佐”一般指的是协助药物,其主要作用在于强化“君”、“臣”药的治疗效果;“使”一般为中药中的导引药,引导“君”、“臣”、“佐”等药物顺利抵达病灶部位,发挥预期的治疗效果。那么中药配伍中“君臣佐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君臣佐使”四种中药各自的意义
1.君药:君药指的是在中药处方里面发挥主要作用的药物,一般也是经过中医辨证之后治疗主要症状的药物,一般在中药处方中君药仅有一味,在“君”、“臣”、“佐”、“使”四种中药中的用量也是最大的。
2.臣药:臣药主要包含两种不同的意义。第一种指的是辅助君药发挥更强的治疗效果,另外一种指的是对于兼并出现的症状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药物。由此可知,臣药和君药的作用与功效存在相似的地方,可以发挥辅助性的治疗作用。
3.佐药:佐药包含三种不同的意义。第一种指的是辅佐药物,主要配合君药、臣药强化整体的治疗效果,或者对此药症状发挥直接治疗作用;第二种指的是对君药和臣药的毒性进行消减,或者对于峻烈之性的君药和臣药产生抑制的作用;第三种指的是反佐药,一般与君药的作用或者性味相反,用量较少,在治疗过程中主要发挥相辅相成的效用。例如,中药方剂中的君药热性较大,佐药选择的稍稍偏凉的药物,可以中和君药的热性,减少患者服用之后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说麻黄汤中的杏仁,味苦性平,降肺气助麻黄平喘,是佐助药。
4.使药:使药包含两种意义。第一种指的是引经药,引领中药处方中的“君”、“臣”、“佐”等药物抵达特定的病灶部位,发挥治疗效果;第二种指的是调和药,对中药处方中的“君”、“臣”、“佐”等药物的药性进行调和。使药最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引经,引导其他“君”、“臣”、“佐”等药物抵达特定的脏器或者经络,尽量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比如在中药处方中羌活、川芎就是比较常见的使药,与“君”、“臣”、“佐”等药物进行配伍组成完整的中药处方,有效缓解和治疗临床各种病症。
中药配伍中“君臣佐使”的主要应用
1.君药的应用:君药是中药处方中主要药物,比如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补阳还五汤中的黄芪用量最大,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
2.臣药的应用:臣药主要在于辅助君药,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或者主要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治疗。例如在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麻黄汤中麻黄是君药,桂枝是臣药,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散寒,温通经脉,解头身之疼痛。
3.佐药及使药的应用:佐药及使药的作用在于辅助君药和臣药,当然也可以引导君药和臣药更顺利的抵达病灶部位,发挥治疗效果。例如血府逐瘀丸中的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在中药处方中君臣佐使属于基础的配伍原则,不一定指的就是中药处方里面具体的药味,而是对中药结构做出的一种描述。对四种药物进行科学配伍,发挥各自的治疗功效,君药治疗主要症状,臣药辅助君药发挥更强的治疗效果或者治疗次要症状,佐药可发挥辅佐或者中和君药性味的效果,使药的主要作用在于引经或者调和。在中药处方配伍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区分出各种药物的主次顺序,然后进行严谨科学的配伍,才能确保中药处方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使患者服用之后发挥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