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疗法在急救生命、外科诊断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有着其他技术和药物无法取代的效果。然而,异体输血导致同种免疫地传染问题正越来越引起重视,这时候就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输血途径——自体输血,通过自体输血这种传染情况也将消失。下文将带大家讲解自体输血的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自体输血?
防止和降低异体输⾎,⼀直是临床医⽣的追求。自体输血就是指收集受血者自身的血液,并回收在手术过程中视野区域内的血液,进行保存及一定的处理,然后再回输给患者,以满足手术时间及急救需求的输血方式。到目前,自体输⾎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
二、自体输血的优点?
1、避免疾病传播:自体输血可避免患者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肝炎、疟疾、梅毒、艾滋病等。
2、不需要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由于是患者自身的血液,因此不需检测血型、进行交叉配合试验,即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导致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应,以及引起的溶血、发热、过敏反应。
3、加快患者机体造血速度:反复放血可刺激红细胞的再生,加快机体造血速度。
4、缓解血源紧张:自体输血可减少对血源的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血液供需矛盾。
当然,需要输血的患者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在正规医院及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了解是否能够进行自体输血治疗。切勿因自体输血优点多而盲目选择,产生不良的后果。
三、自体输血的方式?
1、储存式自体输血
储存式自体输血是指在患者使用血液之前采集患者的血液或成分血并进行适当保存,当患者需要施行输血时,将其预先采集并储存的血液或成分血进行回输,以达到输血治疗的目的。
2、稀释式自体输血
稀释式自体输血是指在患者麻醉诱导之后手术开始之前采集患者一定数量的血液储存于含有抗凝剂的血袋中,在采血同时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以维持同等的循环血量,使血液稀释以减少术中血细胞丢失量,之后在输液止血完全或必要时将采集的血液回输给患者。
3、回收式自体输血
回收型自体输血是指在严密无菌操作的条件下,通过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将患者术中或患者体内无环境污染的血浆以及术后引流液体等加以收集后,经抗凝、滤波、冲洗和浓缩等处理过程后再回输给患者的输液方式。
四、自体输血的禁忌症?
1、发热:如果受血者体温过高,比如体温超过38℃,不建议进行输血,以免影响输血疗效。
2、血型不合:如果受血者与供血者血型不合,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则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溶血反应,有可能导致严重黄疸、肾功能不全的风险。
3、已经出现过输血反应:对于曾经发生过严重输血反应的人群不建议再次输血,如果输血,则存在再次严重反应的风险,严重者可能导致喉头水肿,甚至窒息而导致死亡。
4、输注库存血:库存血中含有大量钾离子,输血过程中可能导致血钾过高,有导致心搏骤停的风险。
5、存在急性肺水肿:患有急性肺水肿等疾病时,输血可能导致急性肺水肿加重,加重缺血缺氧,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急性肺水肿患者应减少输血,必须输血时需严格控制输血速度。
6、其他禁忌证:比如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人群,可选择成分输血,不建议输全血,否则可能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并且不应输入大量冷藏血,否则可能导致受血者出现低体温。而对于患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人群,禁止输注红细胞。另外,不可输入含有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血液,否则可能会导致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