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护理小科普
2023-06-07 11:02:15
作者:邹蕾
作者单位:雅安市中医医院

近些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逐年增多,大多数患者都选择静养护理,甚少参加户外锻炼,担心会对腰椎间盘造成更大的伤害。这个观念是有误的,患者在经历了疾病的折磨,其实更需要“亡羊补牢”来挽救,而不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虽然适当的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有着很好的效果,但不是所有的锻炼都有帮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有效护理和锻炼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护理小知识吧。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急性期怎么锻炼?

在卧位状态下,首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能睡软卧床位,应该睡较硬的床位,仰卧时患者要全身放松,头部枕小枕头保持头颈处在中位不左右晃动,腰部自然落下。患者下床时应用上肢支撑着身体缓缓移动重心,待一侧肢体落地平稳后,再挪动另外一侧肢体。患者坐起时腰部靠的椅子需要有要有较硬的靠背,椅腿应与患者的膝盖到足部高度相似相等,当患者能够缓慢独立站立时,可适当协助患者在室内行走,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恢复期怎么锻炼?

恢复期我们应该鼓励患者多做针对性锻炼,这有助于增加腰背肌力的恢复,逐渐增加腰椎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患者仰卧床时可多做抬起骨盆的运动,整个动作要求缓慢进行,利用足部和曲起的膝盖做支撑,缓缓抬起放下骨盆。这有助于改善下骨盆前倾和增加腰椎曲度。患者侧卧位可采用上侧腿伸直缓缓抬起恢复腿部肌力。患者也可适当多做几组膝仰卧坐起以身体不感到劳累为原则,护理锻炼要循序渐进的增加锻炼的强度,要保证患者安全。

三、医疗体操应对腰椎间盘突出

经过总结和研究,腰肌力较强的人不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下面是锻炼腰肌的方法

“双桥”练习,术后一周至两周后视患者身体情况,首先我们保持仰卧姿势,双腿保持屈曲两脚在床上放平,腰部缓缓向上发力让身体慢慢离开床面,保持住身体平衡形成弓状,维持三十秒为一次,一天完成二十次左右为宜。

“背飞”练习,一样采用仰卧姿势,与双桥练习相反,我们手背后双腿并拢,依靠腰部的力量,让头部和腿部离开床面,至最顶点维持致力歇算一次动作。每天练习三十为宜,这两组练习方法是为了增强腰背肌的肌力。

“屈腿仰卧起坐”术后两周至三周使用,视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双腿屈膝平踩于床面,腰部发力抬起使上身离开床面,上身抬起的速度不用太快,抬起的角度不可要过高,避免给腰椎带来负荷。一个起伏为一次,每天锻炼二十组为宜,这组动作是为了锻炼腹直肌和腹外斜肌。

“空中自行车”练习上半身保持平卧双腿抬起,两腿在空中模拟骑自行车动作,整个蹬踏的动作要缓慢而有力,每天练习三十组为宜,这套动作主要锻炼腹肌及腰部的控制能力,能够提高整个下肢的力量。

“俯卧四点支撑”练习俯卧于床上,双肘部弯曲于胸前两腿并拢,肘部与足部发力支撑身体离开床面,身体要保持一条线并维持这个姿势二十秒,每天练习三十次为宜。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外出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出院后一个半月内需要复诊,患者要随时观察自己的病情,三个月才能视身体恢复情况逐步开始工作,患者应避免活动量大的弯腰和负重活动,在家休息时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地复诊,只有对身体多加保护,才能避免病情的复发或者加重。

当患者必须要外出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患者出门在外无论是选择坐车还是行走,一定要佩戴好护具腰围,保护好腰部避免再次出现扭伤让病情反复。

第二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的久坐或者维持一个姿势时间过长,避免让腰背肌疲劳加重腰腿痛这样的症状。

第三要注意身体的防潮防寒和保暖,患者外出办事期间一定要注意天气的变化,该增加衣服的时候一定要增加,尤其对身体腰部腿部的保暖要更加留心。

第四患者在外出这段时间内一旦感觉腰部出现了扭伤或者不舒服,千万不要硬撑着,一定要及时到当地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要因为痛感不大或强忍着办完事再处理,这样只会延误病情害了自己。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护理小知识,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家增加战胜疾病与痛苦的信心和勇气,请大家一定要坚持腰背肌锻炼和腹肌练习,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对运动量酌情递减,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两个月及半年需要定期门诊复查,一旦身体感到不适请随时就医复诊。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