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哮喘属于一种急重症,患者因为心脏性或非心脏性疾病造成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出现肺水肿而导致疾病发作,治疗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只有经过紧急抢救和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那么,心源性哮喘该如何急救呢?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下有关知识!
1心源性哮喘的认识
心源性哮喘指的是左心衰竭以及急性肺水肿等引发的发作性气喘,发病群体多为老年人,主要是由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造成慢性心力衰竭而导致的。典型发作的时间一般在夜间熟睡后的1~2小时,患者会因为气闷和气急而突然惊醒,无奈被迫坐起,需要开窗通风来减轻窒息感,还会伴随阵咳、咳泡沫样痰或哮喘性呼吸音等表现。症状较轻的患者坐十来分钟到1小时,呼吸困难症状能自动消退,然后可继续入睡。而症状严重者会持续发作,咳嗽频繁且气促加重,会咳粉红色泡沫性痰,大汗淋漓,手足冷,还可发展成急性肺水肿。
2发生心源性哮喘如何急救?
保持环境安静和周围空气的正常流通,避免将患者围起来。为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需给予鼓励和安慰,稳定其情绪。协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便于患者进行呼吸。随后解开患者的领扣,将其裤带松开,避免胸腹受压和搬动患者。同时将患者口鼻中的分泌物及时清除干净,保持其呼吸道畅通。心源性哮喘发作时因为呼吸道阻塞和肺泡通气缺乏会导致机体缺氧明显,需要及时予以吸氧。当患者有严重的呼吸困难、指甲和口唇青紫等情况出现时要尽快吸氧,并在第一时间拨打医院急救中心电话。如果病人神志不清时,可让在平板上平躺,并将其快速送往医院。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心跳或呼吸停止,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以便为医护人员的救治争取宝贵时间。当哮喘突然发作时千万不能背送病人到医院急救,这样容易加重病情。
3中医如何防治心源性哮喘?
中医学认为肾主根,肺主气,哮喘病发作主要是因为肺经不主气,肾虚不纳气,导致气逆于上而形成的。脾属于生化的根源,当脾虚时就会生痰,而痰多时会阻滞气道,因此患者会出现喘咳和气短等症状。所以,哮喘病属于肺、肾、脾三虚之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平时治本,发时治标”的基本法则。即缓解期时结合患者的证和体质,个体化用健脾补肾和化痰浊等方法来治疗,以达到体质调节,稳定哮病病情和防止发作的效果。
4心源性哮喘的预防和日常养护
4.1中药调理
哮喘患者的体质较为虚弱,因此建议多服人参、杜仲等补气补阳的中药,以达到调节虚弱体质,预防疾病发作的目的。除了中药外,患者在平时可多食用阿胶、枸杞、人参、鹿茸等食物。而西洋参等偏凉性,不建议食用。
4.2适当锻炼
患者在缓解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呼吸训练等,注意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可帮助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作。
4.3预防感冒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一个常见诱因,为预防感冒,需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及时关注气温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室内多通风,被褥和枕头勤洗晒,减少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机会。
4.4穴位按摩
4.4.1点按天突
天突穴在胸骨切迹上方正中部位的凹陷处,可用食指指腹慢慢点按此穴位
1~2分钟。通过按摩可起到宣肺化痰、开音利咽,缓解咳嗽的作用。
4.4.2按揉列缺
双手虎口保持交叉,一手食指尖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按压,食指尖处就是此穴。随后用食指对两侧列缺穴各按揉1~2分钟。通过按摩该穴能达到疏经通络、宣肺祛风的效果,可改善咳嗽、气喘、头痛等症状。
4.4.3按揉鱼际
鱼际穴在第1掌骨中点的桡侧和赤白肉际处,可用拇指指腹对两侧鱼际穴先后按揉1~2分钟。通过该穴的按摩,可起到散风化痰、利咽清肺,缓解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头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