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不忌嘴,医生跑断腿”指的就是患者在生病期间服药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合理饮食。患者在生病看中医时,很多医生会嘱咐患者如何科学服药,把握饮食禁忌,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时会影响药效的发挥。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下
服用中药的禁忌,希望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帮助。
1.服中药忌口的原因
中医讲究忌口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因为中医看病遵循辨证论治,二是中医认为所有药物都有四气和五味,即寒热温凉和酸苦甘辛咸,而药食同源,所以食物和药物是一样的。此外,即使患者属于同一种病,但因为其体质不同,患者的疾病也会有寒热虚实之分。总之,中医治疗不但会通过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病情,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调整其饮食忌食,以达到增强药物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的效果,因此忌口也属于中医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2.服中药如何忌口?
服用中药时的常规忌口包含生冷、油腻、辛辣、浓茶等,且饮食不能过度。这是由于生冷辛辣等刺激类食物除了会刺激胃肠外,还会对药物的吸收造成影响,而油腻食物对消化和吸收不利,油腻食物和浓茶会同药物发生混合,阻碍胃肠对药物的有效吸收,最终会降低药物疗效,不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而中医治病会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即结合患者的身体素质、疾病性质、节气时令的不同来选取不同的治疗药物。所以,服药期间的忌口也要“辨证论忌”,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个人体质来调整,具体如下。
2.1体质忌口
体质偏实的患者属于邪气较盛的体质,如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等,这些患者不宜再过度补充营养,要注意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可多进食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同时要加强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加速新陈代谢,以防发展为代谢性疾病。
体质偏虚的患者服药忌口一般会多,但也需结合患者的阴阳等状况进行判断。比如患者偏阳虚时,忌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如生冷的瓜果等。
偏阴虚的患者要避免进食温燥伤阴的食物,如辣椒、蒜、葱、等辛辣刺激类食物。虚证者多补益,但也要适度进补,特别注意不能多吃油煎、干硬、肥腻等不好消化的食物,以营养丰富和清淡食物为宜。
2.2年龄忌口
从年龄上来看,老人因为脏腑衰退,消化能力不足,需进食温热熟软的食物和清淡素食,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避免进食生冷过硬的食物。而小儿大多脾胃不足,消化功能难以满足进食量,经常会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所以要对饮食数量进行合理控制。
从性别上来分析,女性因为存在经带胎产等特殊时期,因此更要注意合理饮食。经期服药时,如果身体素质良好,饮食规律就行,但要注意避免进食生冷食物,防止血管收缩过度而引发痛经。身体较为虚弱的女性,则要注意在经后服用具有补气养血功能的温性食品,如红糖、大枣等,同时要忌服寒凉、辛热类食物。孕期则要注意多样化饮食,饮食原则为适食多餐,不要进食过多过甜过咸的食物。忌烟酒和油腻辛辣等刺激类食物,以减少食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哺乳期需注意补气养血,从而保障母乳营养。
2.3季节忌口
季节的变化也会给人体造成不同的影响,中医中的天人合一理论则表明人们需要结合自身对外界气候的反应来对饮食进行适时调整。
春季时节属于人体阳气升发的时候,此时人们的肝胆气旺,脾胃消化功能则较弱,因此在饮食上需要增甘减酸,可多进食清淡的豆制品和蔬菜,避免进食辛辣油腻食物,防止内生火热。
夏季时节热邪挟湿,会导致人体脾胃受困,减弱消化功能,因此需要多进食甘淡、清爽类食物,避免进食油腻食物,尤其是不要进食过量的生冷瓜果。
秋季属于燥气当令时节,干燥天气容易损伤肺部导致咳嗽,所以进食需要以滋阴润肺为主,如多进食梨、蜂蜜、乳制品、芝麻、甘蔗等柔润食物,少进食辛辣食物,不要多进食辛温大补食物。
冬季万物封藏,正盛寒邪,老年人和体虚的人群可及时进补,比如,可多进食羊肉等温热食物,不要进食生冷食物。
3.小结
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证型进行针对性治疗。患者的体质、年龄和季节不同,服药的忌口也有一定差异。大多数中成药的说明书上会结合不同的药物功效说明服药需要忌口的具体内容,患者在服用中药时需要咨询医生或查看说明书。大多的中药“忌口”属于中医临床诊疗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患者只有坚持科学服药和掌握正确的忌口原则,才能更好地保证药物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