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民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作为重要的医疗工作环节之一,麻醉也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部分调查资料显示,由于对麻醉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部分患者往往将麻醉工作想得过于简单,认为麻醉仅仅就是在手术前为患者打一针。其实,麻醉是一项较为艰巨、内容复杂的工作,其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给大家讲讲麻醉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各位读者正确认识和了解麻醉。
一、麻醉的种类?
1、全身麻醉:为患者提供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药物,保持患者在手术全过程各项生命体征安全稳定。
2、局部麻醉:局部麻醉也称部位麻醉,局部麻醉时患者意识清醒,局麻药物作用于身体局部,使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运动神经传导可不同程度被阻断。常见的局部麻醉分为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神经传导阻滞四类。将调配好的局部麻醉药物,通过注射方式注入手术切除肿物的周围组织,达到局部无痛的效果,同时还能阻滞神经传感,例如向患者臂丛神经注射麻醉药物,能够有效阻滞上臂神经干神经传输,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局麻药物作用于身体局部,使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运动神经传导可不同程度被阻断如硬膜外阻滞及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麻醉后患者下半身无疼痛感知。
二、麻醉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1、为了能够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加强他们的抗压、抗痛、抗损伤、抗风险、抗凝血、抗炎、抗凝血等耐受能力,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从而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这就是所谓的预防优于治疗。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医生会首先检查患者的健康情况,确认其是否适合进行手术。然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绪,选择合适的麻醉技巧,为患者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2、在体格方面要尽量去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努力纠正一些紊乱的生理功能和治疗潜在的内科疾病,必要时要同内科专家协助诊治;既往治疗用药,一般不会让在麻醉前把药停了,但是像抗凝药和某些抗抑郁药这些治疗药物是需要停用的;还有就是在麻醉前是必须要禁食、禁饮的,术前可考虑应用止吐药、抗酸药,准备透明面罩和吸引装置,体位调整等措施来有效减小饱胃病人误吸的可能性。
3、尽管麻醉对大多数患者来说仍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在手术前,他们仍然会有一定的焦虑和恐惧,这种情绪的剧烈变化会使他们无法承受麻醉和手术的痛苦,从而导致身体内部环境的失衡。
三、麻醉后的注意事项?
1、麻醉过后需要保持良好的体位。尽量让病人平躺,并且不能垫枕头,这样可以防止唾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从而引起呼吸道的感染。
2、家属要协助医护人员一同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还有血压。如果患者麻醉过后有任何的不适,都要告知医护人员。
3、麻醉过后要注意营养的饮食搭配,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好的恢复。
4、如若患者使用麻药后情绪出现烦躁,医护工作人员还需要额外注意静脉注射针和引流管的保护工作,防止患者出现较大幅度动作造成自身受伤。
四、麻醉后的并发症有哪些?
麻醉可能伴随着各种不利因素。因此,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医务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确保患者治疗质量的同时减少手术时麻醉引起的并发症。在进行麻醉的时候,患者要积极配合好医生,从而有效地降低麻醉的危害。
局部麻醉的并发症主要就是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原因就是麻醉的用量超过了病人的耐量。腰麻并发症则是血压下降和脉搏缓慢、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而全身麻醉在进行全面的治疗之后,患者的呼吸、循环等系统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些因素会导致低血压、呼吸抑制以及晕厥、恶心等副作用。因此,不论在进行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的治疗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评估,以确保患者的安危,以便尽早采取措施,避免这些副作用的发生。
为了确保手术效果的最佳状态,应当采取更加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案,以确保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达到最佳水平,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生理痛苦,改善治疗的舒适性,并且降低术后的风险,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更佳的环境。对此,大家如果在需要麻醉时,请不要紧张或害怕,保持平常心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