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当了妈妈没多久的李女士最近有点紧张,因为她马上要带着刚满月的宝宝去接种疫苗了!李女士听别的妈妈说,有的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了发烧、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所以很是担心,一方面担心宝宝接种后也有这种情况,另一方面不知道宝宝接种后自己该做些什么。相信很多新手妈妈爸爸都有这样的困扰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孩子接种疫苗后,该怎么观察和护理吧!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作用有哪些?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是依照相关免疫程序规定,应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来提升儿童自身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疫苗相对应的传染病,减少婴幼儿发生传染病的风险的干预方法。可以说,疫苗接种是最为方便、有效、经济的防控传染病的手段,具体来说,疫苗接种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传染病:在儿童进行疫苗接种之后,它可以对儿童的免疫系统进行刺激,使其产生抗体,让儿童在与疾病病原体接触之后可以迅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感染。
2.减少疾病传播: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能够有效地提升群体的防护水平,接种人员越多,群体免疫越强,对于疾病的传播以及流行能够起到有效控制的作用。
3.降低疾病严重程度: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是针对儿童开展的一项卫生保健工作,由于儿童已经接种过疫苗,当再次接触到同类型的病原体入侵时,这时机体免疫系统已然有该病原体的免疫针对,可大幅降低疾病严重程度,这不仅能减轻治疗的负担,缓解患儿痛苦,同时还能避免患儿疾病过重,能够挽救患儿生命。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等疾病均比较严重,一旦感染,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后遗症,甚至死亡,而疫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情况。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后的观察和护理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上面的阅读,对疫苗接种的作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啦。当然,家长们更关心的,是孩子接种后,应该怎么去照顾他们呢?不要着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留观:在孩子接种疫苗完成之后,一般护士会告诉家长:“注意留观半小时(30分钟)”。有的家长可能并没有在意,当孩子不哭闹了之后,就可能离开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哦。孩子接种疫苗后,一定要留在接种中心观察至少30分钟,确保没有异常之后再离开。虽然大量的实践显示,现如今使用的疫苗都是比较安全的,但每个孩子的机体反应是不同的,接种同一种疫苗后,有的孩子没有任何反应,但有的孩子就可能出现皮疹、发热、腹泻等反应,如果发生了这些不良反应却没有及时处理,那么后果可能会比较严重。因此家长朋友们,在孩子接种疫苗后,还是听医护人员的话,带着孩子留观吧。而且留观结束之后仍然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状况,判断是否存在不适,如出现异常应当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处理。
2.洗澡:疫苗接种后当天不建议给儿童洗澡,这是因为洗澡水可能会给穿刺部位造成污染,进而发生感染。其次,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儿童有可能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在这时洗澡,有可能导致患儿感冒,并且难以判断儿童发热的诱发因素是疫苗、感冒中的哪一种。如果在夏天进行疫苗接种,家长可以通过空调等来调节室内温度,减少儿童活动量,防止孩子大量出汗。睡觉前可以使用温水为孩子轻柔擦拭,但注意一定不要触碰到孩子的穿刺部位哦。
3.饮食护理:在儿童接种完疫苗之后的两三天内,需要注意忌口,例如不让孩子吃海鲜等发物,同时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尽量不吃,这主要是由于接种疫苗之后进食这一类的食物,有提高过敏风险的可能,同时也对于疫苗接种穿刺点愈合不利。在疫苗接种的当天,需要让孩子多喝水,喝水能够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同时能够缓解低热的状态,而且水以温热水为主,不可喝生水、冷水。如果孩子每次只喝一点水,则需要提升喂水频率,但也不可一次性喝过多(防止水中毒)。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孩子接种的是口服疫苗,在孩子口服疫苗之后半小时,注意一定不要喂水、奶等任何食物,防止影响疫苗效果。
接种疫苗后有硬结了,怎么办?
有的家长发现,在孩子接种后,接种部位出现了硬结,这正常吗?其实这是正常的反应,这时家长可以用薄的生土豆片或硫酸镁湿敷,这样能够促进硬结组织吸收。
好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相信看到这里,爸爸妈妈们对孩子接种疫苗后的观察护理事项有了一定的了解,期待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