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呼吸科的常见疾病,其不易根治,且反复发作,常常困扰患者。但如果在药物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加强对日常生活管控,可大幅度降低发作频次。
(一)
首先,我们来了解哮喘的本质。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炎症性疾患。
这里所说的炎症,与老百姓理解的炎症,有着部分差异。百姓的认知中,炎症大多是指微生物的感染,例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大量繁殖,造成病理改变以及出现的症状。
其实医学上的炎症,包含着更广阔的范围,为了进一步了解哮喘的合理用药,咱们先详细阐述这个导致哮喘的元凶——“炎症”。
炎症(inflammation)是生物组织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感染等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炎症是人体的自动的防御反应。但是有时候,炎症也有害,会对人体自身组织造成攻击。
任何能够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成为炎症的病因,即致炎因子(inflammatory agent)。生物以及理化因素都有可能是致炎因子,也就是哮喘的诱因。常见诱因有: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螨虫、真菌等微生物,谷物粉、面粉、草粉、花粉、动物皮毛、牛奶、鸡蛋、海鲜等动植物,普萘洛尔、头孢、青霉素、新斯的明、阿司匹林等药物,甚至冷空气、煤气、油烟、香烟、杀虫剂等气体也可能成为哮喘的诱因。如果发现在接触某些因素后,常发作哮喘,要注意远离这些致炎因子。
(二)
其次,我们来了解哮喘的症状。
哮喘分为缓解期与急性加重期。
缓解期也可有喘息、气急、咳嗽、胸闷或活动耐受度下降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可自行缓解,在某些诱因引导下,可进展为急性期。
急性加重时,随症状不同,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多表现为气短,喘息明显,不能连续说话表达,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心率增快,焦虑明显,自己或旁人能明显听到响亮、弥漫的哮鸣音,可出现三凹征;严重者甚至意识模糊,呼吸状态明显减弱。
(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在结合症状后,哪些检查可以进一步支持哮喘的诊断。
1、血液常规
哮喘发作时,部分患者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痰液检查
痰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合并感染时,痰培养和核酸检查有助于检测出病原体。
3、血气分析
哮喘发作时可有不同程度低氧血症。轻度患者常呈过度通气,故氧分压(Pa02)与二氧化碳分压(PaC02)均有明显下降。中、重度患者气道堵塞严重,在氧分压(Pa02)下降的同时尚有二氧化碳分压(PaC02)升高,并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缺氧严重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4、呼吸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测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呼气流速指标显著下降。
(2)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以测定气道气流的可逆性。常用吸入型的支气管舒张药为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3)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以测定气道反应性,证实气道高反应性的存在。常用吸入激发剂为乙酰甲胆碱、组胺。吸入激发剂后其通气功能下降、气道阻力增加。注意:支气管激发试验有一定风险,禁止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检测。
(4)PEF及其变异率测定PEF可反映气道通气功能的变化。哮喘发作时PEF下降。昼夜PEF变异率≥20%,则符合气道气流受限可逆性改变的特点。
(四)
在了解上述内容之后,我们对哮喘的诊断就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了。符合其症状及各项检查标准,即可诊断为哮喘。
我们可以再把诊断标准简化一些:反复发作的气短、喘息、咳嗽,发作时可以听到哮鸣音,用药后可缓解,加上肺功能的激发试验、舒张试验阳性,基本可诊断为哮喘。但最后一条不能忘记,因为医学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所以最后一条的内容是:排除其他能引起气短、喘息、咳嗽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