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呀呀,等等~痛~痛~”“割吗?割啊!”“啊啊啊,我的菊花裂开了!”日常生活中,针对便秘、排便困难的患者的肛周疾病患者,经常能听到他们“痛不欲生”的呐喊!那出现呐喊的原因是啥呢?为啥会这么痛?有啥办法可以缓解么?听到这些问题时,总会出现一头雾水,嗯…让我想想…为寻找答案,让我们跟随本文去一探究竟吧。
据调查发现,“痛不欲生”的患者多是因为排便时出现便秘、疼痛、出血等肛肠疾病症状所致,那具体是什么类型的疾病呢?临床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主要包括肛裂、肛瘘和痔疮。其中肛裂是指齿状线下的肛管皮肤裂开,检查时可见梭形或椭圆形溃疡面,常会引起肛周疼痛、出血及便秘等症状。其发生的原因与不良排便习惯、既往肛门手术等因素有关。其次,肛瘘是指肛管与肛周皮肤相同的一种病理性管道,多是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经切开引流而成。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肛周皮肤瘙痒、疼痛和流脓,且其疾病进展较快,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特点,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肛门功能障碍甚至癌变。而痔疮则是指肛门和直肠处出现静脉肿胀或充血,以出血、疼痛、脱垂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主要是因肛门与直肠处的静脉压升高,导致静脉肿大和静脉壁变薄而成。通过对肛肠疾病的简单介绍,是不是对“痛不欲生”的原因有了些许了解呢,那么该如何缓解这令人尴尬又难以言说的痛苦呢,让我们紧接着往下看。
疾病分类
1.肛裂:按照临床病程可分为急性肛裂与慢性肛裂两种,急性肛裂的主要治疗目的以解除括约肌痉挛和促进伤口愈合为主,可采取坐浴和短期服用缓泻剂进行干预治疗,慢性肛裂患者可采取药物保守治疗。
2.肛瘘:根据瘘管位置不同可以分为高位肛瘘与低位肛瘘,高位肛瘘的管道多位于外括约肌深层或耻骨直肠肌以上,而低位肛瘘的管道主要位于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其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为主,但多在手术前进行相应的保守治疗,通过调理排便、适当用药,以减少症状及发作次数。
3.痔疮:主要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内痔患者多有坠胀感,出血,无明显痛感,多在出现感染等情况时会引起疼痛;外痔患者的疼痛、坠胀感明显,排便时伴有出血及肛周瘙痒;混合痔患者则同时伴有以上两种症状。临床早期多以改善生活习惯为主,有一定临床症状的患者以药物干预及保守治疗为主,针对出现嵌顿、坏死症状的患者则进行手术干预。
疾病护理
1.生活上:避免久坐久站等不良习惯,防止肛门出现局部淤血加重患者病情,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游泳、体操等,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需注意劳逸结合,同时还需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间不宜过长,在发现大便干结时,避免用力排便,可采用温盐水灌肠或使用开塞露润肠通便。日常注意个人卫生清洁,便后进行温水坐浴,清洗肛周皮肤,防止感染。
2.饮食上: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和高纤维素食物,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食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高油高脂食物,防止大便干燥,出现排便困难。
3.心理上:可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患者的疾病注意力,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交流,主动释放个人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4.疼痛上:可使用马应龙痔疮膏和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对肛周皮肤进行涂抹,可有效起到缓解局部疼痛的作用,使用时,需注意有无过敏史与禁忌症。除此以外,还可对肛周皮肤进行局部热敷和药物坐浴(高锰酸钾溶液),能有效减轻肛周皮肤水肿状态,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肛周皮肤愈合。
总结
针对以上的学习,是否对肛肠疾病的病因与护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肛裂、肛瘘、痔疮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症状可表现为疼痛、出血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该类疾病的护理,主要可以从饮食及生活习惯上进行干预,通过具体病情状况,采取积极地护理措施,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定期复查,以从“痛不欲生”实现真正的“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