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肠炎”吗?
肠炎一般指向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肠道炎症,而溃疡性结肠炎为病因不明的主要累及直肠与结肠黏膜的慢性病,两者之间有所不同,但常规将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非感染性结肠炎中的一种。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病因为免疫遗传因素,病理改变为连续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生在乙状结肠,也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甚至累及全结肠。该病发生后主要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急性期可伴随高热,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中可见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
溃疡性结肠炎能不能治好?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数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患者无法治愈,是否能够治好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等。病情轻微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消除机体炎症、抑制免疫反应,逐渐控制症状,最终达到治愈效果。因该病以常见消化道症状为主,容易与消化系统疾病混淆,部分患者未能引起重视,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而未能及时治疗可能引起大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在积极治疗后可缓解病情,但一般无法彻底恢复。此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若出现脓血便、黏液便等症状后治疗难度较高,治愈可能性较低,也可通过用药控制病情,预防症状反复。
溃疡性结肠炎如何治疗?
目前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1.一般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环境、遗传、肠道微生物等因素相关,病情进展中可引起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致食欲减退,一旦发生营养不良则病情加重,为此,营养支持对患者至关重要。建议患病后清淡饮食,但保持营养均衡,适合食用清热解毒类食物,包括马齿苋、马兰头等,健脾类食物如莲子、薏米、山药等。针对腹泻伴脂肪吸收不良患者,限制脂肪摄入量,避免食用红肉、动物油脂、人造奶油等;针对活动期患者,炎症状态导致肠道蠕动偏快,少食用粗纤维食物,包括韭菜、芹菜、竹笋等,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除营养支持外,还需注意多休息、减少精神压力、避免过度劳累等。2.药物治疗。针对轻中度患者,氨基水杨酸类为缓解与维持缓解的一线药物,如控释性制剂常用美沙拉嗪,可发挥抗炎作用,对控制病情有益。糖皮质激素是疾病治疗主要药物,作为重度或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对于轻症患者也可通过早期应用激素预防病情进展,中度患者用药后可减轻症状及预防并发症。3.灌肠治疗。局部灌肠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治理方法,可减轻药物所致全身毒副作用,如美沙拉嗪局部灌肠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局部灌肠还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刺激,通过肠道吸收后多数药物成分绕过肝脏进入大循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同时还可确保药物充分作用到病灶,提高病灶血药浓度,促使其快速发挥作用。4.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手术指征为长期系统内科治疗无效或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病情急剧加重,疑似肠穿孔或确诊肠穿孔;重度腹泻与腹痛症状,全身消耗明显;重度性巨结肠;癌变与无法排除癌变可能性。针对并发大出血、肠穿孔、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患者,需紧急手术治疗。关于手术方式,乙状结肠直肠切除与结肠肛管吻合术因术后复发风险高无法彻底治疗目前较少应用;全结肠直肠切除术与回肠造口术可切除病变潜在复发部位,从而控制癌变风险,是该病外科治疗金标准;全结肠直肠切除术与回肠贮袋造口术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低,并发症风险高,目前已经被保肛术替代。手术治疗中,值得注意的是急诊手术情况,首要目标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快速控制病情,不建议应用繁琐或大范围手术,结肠次全切加回肠末段造口目前常用。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炎中的一种类型,多数患者可达到治愈效果,少数患者因病情严重或并发症影响仅尽可达到病情缓解效果,可依据病变部位、病情程度、患者个体化差异等选择药物、手术、灌肠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