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是一种由身体过热引起的严重医疗状况,通常发生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无法有效散热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事件和热浪的频率及强度都在增加,这直接提升了热射病的风险,使其成为夏季健康的隐形杀手,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生命安全。
热射病的科学解释
1.什么是热射病:高温引发的严重热应激反应,通常称为热射病或热中暑,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无法适应所产生的一种疾病,当身体的自然冷却系统(如出汗和血管扩张)不能有效地将体温降至安全范围时,体温可能会迅速上升至危险的摄氏40℃以上,进而诱发热射病。
2.生理机制:当人体遭遇热射病时,热量在体内聚积难散,正常情况下通过出汗和血液循环来降温的机制受损,特别是在湿润气候或阳光直射的情况下,这一现象尤为突出,过热可能会引发身体代谢的混乱,进而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及其他关键器官的功能。
3.区分运动性与非运动性热射病:运动性热射病:在酷热环境中参与高强度活动的人群,如体育选手与户外工作者,体温升高是体内产热及外部高温共同作用的结果。非运动性热射病:长时间身处高温环境,特别是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由于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容易患热射病。
热射病的症状与危害
1.高体温:体温急剧飙升超过40℃,这是热射病的一个主要特征。
2.中枢神经系统:热射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谵妄、意识模糊、昏迷、抽搐等。
3.心血管系统:热射病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4.呼吸系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需要机械通气。
5.消化系统: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
6.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由于高温引起的过度出汗和液体丢失,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7.横纹肌溶解:在某些情况下,热射病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导致急性肾衰竭。
8.休克:由于严重的体液和电解质失衡,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9.死亡风险:热射病的病死率极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患者可能因此丧生。
热射病的诊断要点
1.暴露史:患者有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史,在高温环境中进行了高强度体力活动,或气温虽然不太高,长时间在高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工作。
2.体温异常升高:核心体温(如肛温)通常超过40℃。
3.皮肤灼热、干燥、无汗。
4.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5.排除其他原因: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感染、药物反应、代谢性疾病等。
影响热射病发生的环境因素与高风险人群
1.高温环境:长期身处高温之中,是引发热射病的关键因素,气温的持续攀升导致人体内部温度也随之增加,体温调控系统对此难以适应。
2.高湿度:湿润度的上升会减缓汗液的挥发速度,这会降低人体散热的效果,在潮湿环境下,即便温度未达到极端,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过热病症。
3.缺乏适应性:在炎热环境中,那些体温调节能力弱的人更易遭受热射病的侵袭,个体的适应能力可能会受到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变化、以及习惯于低温环境生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减弱。
热射病预防措施
1.避免高温环境:尽量避免在高温和(或)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2.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避免在正午至下午初(大约11点到15点)进行户外活动,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如果确实需要外出,尽量选择在阴凉的地方或使用遮阳伞、防晒霜,戴宽边帽和太阳镜,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3.合理穿着:挑选质轻、宽松、透气、浅色的服装,不要穿戴贴身或深色服装,这样可减少热量的吸收与保持。
4.适量饮水:在酷热气候下,确保体内水分充裕十分重要,即便不觉得口干舌燥,也要按时摄取水分,因为口干舌燥通常是身体缺水的滞后迹象,每隔15至20分钟,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期间,喝上一小杯水或者是含盐分的饮料,是个不错的建议。
5.保证充分休息:在高温天气中工作或活动时,应保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6.室内环境控制:在室内使用空调或风扇,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7.避免封闭空间:不要将儿童留在封闭的车内,因为车内温度可以迅速升高,导致热射病。
8.适应高温:如果你不习惯高温天气,应逐渐增加在热环境中的时间,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9.关注易感人群:老年人、儿童、有慢性疾病的人以及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影响身体调节体温的药物)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热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