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显示,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慢性肾脏病患病人数达1.3亿,也就是全国平均每10人里面就有一名慢性肾脏病患者。而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病因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在过去,我国是以肾小球肾炎导致的肾损伤为主,比如IGA肾病。但近几年,随着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病人群越来越多,肾损伤的首位原因已变为高血压、高血糖。今天我们来聊聊,肾脏病的沉默杀手:高血压和高血糖。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变,是主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我国成人肾衰竭的常见原因。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中晚期可出现蛋白尿、高血压及血肿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肾衰竭。其发病机制暂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病程、血糖、血压及血脂等均是导致患者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
什么是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分为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和恶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前者是由于良性高血压(≥140/90毫米汞柱)长期作用于肾脏所致,后者指在原发性高血压基础上发展为恶性高血压(舒张压>130毫米汞柱)后引起的肾脏损害。
高血压和高血糖如何影响肾脏?
高血压对肾病影响机制复杂,目前认为长期血压升高对肾脏血管、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均产生影响,可以引起小叶间和传入小动脉玻璃样变和硬化以及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的斑片状纤维化。高血压通过系统血压传递到肾小球毛细血管床,使球内压增高,滤过压增高,从而导致和加重肾小球硬化。
高血糖可引起肾脏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非酶糖化终产物增加、山梨醇产生增加、氧化应激增强、蛋白激酶C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活性增强等,从而导致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加、细胞损伤及蛋白尿增加等,另外长期高血糖使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导致肾小球内的高灌注和球内高压,从而使肾小球增生肥大,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尿形成,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
然而,高血压、糖尿病与肾病常常喜欢“三结合”。一方面,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亦可互相促进。高血压可使尿白蛋白水平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渐进性增加,并使有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另一方面,肾脏发生炎症时并不是一般的感染性炎症,而是免疫反应介导的炎症。一旦发生就会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高血压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引起血管的强烈收缩,并刺激醛固酮释放增加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导致肾性高血压的发生。
高血压肾病、高血糖肾病,有何信号?
高血压肾病时,泌尿系统会出现夜尿增多,蛋白尿和血尿等症状,眼睛视力会出现视力模糊、视网膜出血等状况,某些患者还会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究其原因是因为高血压会使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水肿而颅内压增高,从而出现恶心呕吐的表现。
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初期表现为微量蛋白尿,期间蛋白尿呈间歇性,逐渐发展为持续性,整个人身体浮肿,也是糖尿病肾病的一种症状表现,和高血压肾病一样,视物模糊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都要及时就医。
血糖、血压控制在什么范围才不伤肾?
1.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只要把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就不容易发生高血压引起的肾病;而对于已经患有肾脏疾病的人来说,条件要更苛刻一些,理想的血压应该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2.控制血糖依旧是预防糖尿病肾病最有效直接的方式,比较理想的状态是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5%。
3.如果同时存在高血压和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7%;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或非空腹血糖<10.0mmol/L,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
预防建议
1.警惕早期症状。患者在临床肾病前期大部分没有特异性表现,一旦出现异常,肾脏通常已经受到明显伤害。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肾病的敏感指标,对于早期发现、干预肾病十分重要。没有肾病的患者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至少监测1~2次,有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程较长及已有其他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
2.控制血压血糖。在控制血压血糖的过程中,除了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外,患者自我管理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自我管理包括许多内容,常用的包括血糖、血压管理。建议每周至少监测一个全天的血糖,包括三餐前后及睡前的血糖,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血糖日记,及时发现低血糖及血糖波动。同理,类似于血糖监测,患者也可以写血压日记,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可评估不同时间血压治疗的效果。为下一次就诊医生调节药物用量提供宝贵的信息。此外,还应定期监测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力争使各项指标达标,延缓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和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限制钠的摄入量,每日膳食中钠应少于3g。并且适当进行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控制体重,尤其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即使体重轻度下降对于血压控制也十分有益。饮食方面,要少吃富含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4.避免肾损伤药物。肾功能正常者遵医嘱服用单种有肾损伤可能的药物,大多不会造成肾损伤。但多种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合用,或已患肾病者再使用可能导致肾损伤的药物,就会大大增加发生肾损伤的概率。已患肾病者在就诊时,要主动告知医生或药师自己患有肾病,或提供既往病历,详细地告知病史,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方案----选用肾毒性小的药物,或减少药物用量,保证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