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肠道发生障碍,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那么,肠梗阻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对肠梗阻进行详细的解析。
肠梗阻的成因
肠梗阻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肠外因素、肠内异物、肠壁因素、神经抑制以及肠系膜血管栓塞等。肠外因素如束带压迫、疝嵌顿、肿瘤压迫等会导致肠腔狭小或不通,使肠内容物不能通过。而肠内异物,如粪块干结、胆石堵塞及蛔虫梗阻等,同样会引起肠道狭窄或不通,导致梗阻。此外,肠壁因素如肠套叠、肠扭转、肠道先天性畸形等,神经抑制导致的肠壁肌运动紊乱,以及肠系膜血管栓塞引起的肠管血运障碍,都可能诱发肠梗阻。
肠梗阻的症状
肠梗阻发生后,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便排气。腹痛的程度和性质会因梗阻的原因和部位而异。例如,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通常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痛,而绞窄性肠梗阻则可能演变为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程度与肠梗阻部位密切相关,高位小肠梗阻发生呕吐较早、较频繁,低位小肠梗阻则发生呕吐较晚,呕吐次数较少。同时,腹胀也是肠梗阻的常见症状,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另外,低位完全性肠梗阻后肛门会停止排便排气,这也是肠梗阻的一个重要体征。
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肠梗阻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随着病情的发展,梗阻以上肠段蠕动增强,肠腔扩张,肠腔内积气和积液,肠壁充血水肿。若血供受阻,则可能出现肠壁坏死、穿孔等严重后果。因此,肠梗阻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在治疗方面,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防止感染和中毒以及恢复肠道功能等措施。禁食和胃肠减压能有效减少肠腔内积液积气,降低肠腔内压,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腹胀。而手术治疗则主要通过肠切除术、肠吻合术、肠造口术等方法来解除梗阻,恢复肠道的通畅。
如何预防肠梗阻?
当然,预防肠梗阻的发生同样重要。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肠道通畅,避免便秘和粪石堵塞肠管是预防肠梗阻的关键。同时,定期查体,及时处理肠息肉、肠道肿瘤等病变,也是预防肠梗阻的重要手段。此外,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需在医护指导下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道蠕动,防止肠粘连和肠梗阻的发生。
肠梗阻的注意事项
在特殊注意事项方面,肠梗阻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腹痛的性质、呕吐的频率和内容物、腹胀的程度以及肛门排便排气的情况等。若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频繁呕吐、腹胀加重或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综上所述,肠梗阻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外科急腹症,其成因多样,临床表现典型,发展过程复杂。因此,我们需要对肠梗阻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以便在出现相关症状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就医治疗。同时,加强预防措施,避免肠梗阻的发生,也是维护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