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老年人跌倒常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跤,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可能引起骨折、脑出血等严重后果,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跌倒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那么,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跌倒后又该如何急救处理呢?
一、跌倒的预防
定期体检
老年人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视力、听力、平衡能力、骨密度等。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跌倒的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等。
安全的环境
消除家中的跌倒隐患,如移除障碍物、保持地面清洁干燥、确保通道畅通无阻。在浴室、厨房等易跌倒区域安装扶手、防滑垫等安全设施,改善家庭照明,特别是在走廊、楼梯等区域,确保光线充足、不闪烁,减少因光线不足导致的跌倒风险。
适量运动
对无禁忌的老人,可以鼓励其定期进行身体锻炼,特别是增强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灵活性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身体的抵抗力。
营养与药物管理
骨质疏松是老人跌倒后骨折的重要因素之一,确保老年人获得充足的营养,特别是钙、维生素D等有助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素尤为重要。
对于需要服药的老年人,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药,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应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一些降压药、镇静药可能会引起如头晕、乏力、体位性低血压等表现,如有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
衣着得当
穿着合适的鞋子和衣物对于防止跌倒非常重要。选择合适的、带有防滑底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鞋底太薄的鞋子,以免影响平衡。同时,穿着合适的衣物,避免穿着宽松或太长的衣物,以免被绊倒。
辅助工具
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使用合适的辅助工具,如手杖、助行器、轮椅等,可以提高老人行走的稳定性,降低跌倒风险。在选择辅助工具时应基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行走能力和个人喜好等因素
做到3个30秒
放慢起身、下床的速度,避免睡前饮水过多以致夜间多次起床;高血压患者、高龄患者起床应做到:
1.睡醒后 30 秒 再起床
2.床沿坐 30 秒 再站立
3.站立后 30 秒 再行走
保持积极的心态
保持充足的睡眠,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如应对退休、经济压力、健康问题、生活事件等,其中也包括预防跌倒这样的生活难题。
二、意外跌倒如何处理?
初步评估
老年人跌倒后,首先观察其意识状态、呼吸、出血等情况,判断跌倒后的伤势是否严重,如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大量出血、活动重度受限等严重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
保持稳定
如果老年人疑似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以免加重伤势。应等待急救人员到来后,按照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搬动。
止血与包扎
如出现外伤出血,需立即进行止血和包扎处理,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包扎,避免使用不卫生的物品或方法。对于严重的出血情况,应尽快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观察与等待
如果老年人出现呕吐,应将头部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内的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老年人出现抽搐,用筷子或毛巾置于病人一侧上下臼齿间,松开衣领裤带,去除假牙,头侧一边,应将其移至平整的软地或在其身体下垫上软物,防止舌咬伤或擦伤,不要硬掰抽搐的肢体,以免造成肌肉或骨骼损伤。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和伤势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如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应及时向急救人员报告。
就医检查
无论伤势轻重,都建议尽快就医检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确保没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伤害。
老年人跌倒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健康问题。通过采取上述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和减轻其后果。同时,家庭成员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照顾,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跌倒风险。